15. 線索(第1/3 頁)
賑災的人馬還未回京,京城的流民已經愈來愈多,隱隱有要佔據京城的態勢。
城門口的看守士兵一時之間都慌了,這麼多外來的流民一下子湧入,京城必要大亂啊!
城門的首領當下立斷,宣佈所有戶籍不在京城的百姓,都暫時嚴禁進城門。
災民本就一路流轉,大冬天的餓著肚子,一步步乞討至此,現下全部被自己的同胞擋在了城門外,好些人當場便面色鐵青氣得當場咒罵。
“朝廷說派人給我們賑災了,東西呢,糧食呢?我們怎麼連個影兒都沒看到。”
“我倒是看到了,全都是爛了的陳米,吃了要死人的!”
“都是大景朝的人,憑什麼不放我們進去!”
城門口的守衛氣勢凜冽,手裡握著的長刀往前一送,面露兇。
“走不走,刀劍可不長眼睛!”
那幾個刺頭看到哪還敢再罵,他們本來這一路就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現在一個個面黃肌瘦,手腳無力。
就算是之前強壯的時候,民不和官斗的思想也都深深刻在他們的腦中,看著面前這些兇狠計程車兵,也不敢再多嘴,灰溜溜地跟著其他同伴去城郊了。
這一行人趕到京郊外一處空地時,已經差不多日落西山了。茫茫的大道上空空蕩蕩,只有偶爾幾匹馬蹄過時,揚起的一點塵沙。若等宵禁時,城門一關,這裡便會更加荒涼和悽慘了。
這裡的人群來來往往也甚是稀疏,只有零星幾個人挑著籃子從城門中出來。
京城的地價太貴,這群進城販賣的人大都是住在城郊,每日一早便挑著些東西去城裡售賣。
除此之外,便再無其他人出城了。
出了城門,再往遠處大約走十里路,倒是有一個小破廟。若晚上宿在那邊,起碼能擋風。
有幾個尚還有餘力的,便招呼著幾個同伴一起往破廟的反向走去。
“軲轆——”
一陣車輪推過的聲音響起。
“軲轆軲轆——”
又有連續的聲音響起,似乎愈來愈近。
剛剛起身的幾個人望著眼前的一幕,便呆在了原地。
十幾個衣著整齊的小廝,兩人一組,推著幾輛三輪車駛來。車上堆著幾個木桶,蓋得緊緊的,卻依然有幾絲熱氣冒出。
他們直接衝著這蹲坐在地上的一群人走來。
這一群流民立刻心生警惕。
他們這一路走來,也碰到過不少達官貴人,嫌棄他們,碾趕他們。
想來這幾位,又是哪個大戶人家要出行,嫌他們在這礙眼,過來驅趕他們離開的。
這十幾個人到了最前面的那個人身前,訓練有素地把三輪車上的木桶一個個卸了下來。
領頭的那個小廝扯開了一面旗幟,發現沒有草地可以插,便就綁在了車上。旗幟迎風飄揚,上面只有赫然一個大字“傅”。
領頭的小廝開啟第一個木桶便開始吆喝:“我家老爺心善,見大家飢餓難耐,特地派我等前來施粥,大家按秩序排隊,從我這邊開始,一人領一個瓷碗。”
他這一嗓子,猶如驚雷在眾人耳旁炸響。就算此刻再勞累的人,也掙扎著起身排隊。
人群頓時熙熙攘攘,喧譁躁動起來。
領頭的又大吼一聲:“人人有份,不要擠。”
“等會喝完粥了,那邊還可以排隊領饅頭。”
先前正準備去破廟的幾人,立刻撒這腿跑到了隊伍後面,不管怎麼說,吃飽了再去!
不僅如此,傅玉昭藉著她父親的名義施粥,還特地找人運了幾車棉被過來,老幼婦優先領取。
這世道,他們才是真正的弱勢群體。
她要伸出手,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扶他們一把。
災難總會過去,生活,也總會好起來的。
*
傅玉昭顯然這次是做好要大出血的準備。
這些天她一直計算著入京的流民人數,她已經盤算好了,等錦繡坊盤下來,她可以從這群流民中找幾個針線活好的,僱傭她們到紡織坊裡工作,還有一些醬坊、酒樓,也缺幾個力氣大的夥計。
最大限度保證這群人能安穩地生活下來,不會作亂。
當然,前提是得等到岑紹元倒臺,不然她也不會做這個濫好人。
傅玉昭將京城裡兩家最賺錢的鋪子賬目盤點了一下,順便從她私賬上又走了一大筆錢支給商隊。
她也沒敢忘了幫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