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步步緊迫、暗潮洶湧!(第3/4 頁)
疲敝,此刻應當立刻組織百姓填補田間的幼苗,儘量彌補糧食的缺口。”
“若是任由羅藝大軍在豳州對峙,將耽誤關中農事。”
突厥二十多萬大軍南下,縱然大軍沒有放開了劫掠,但是人吃馬嚼的一趟下來,整個關中都被禍害的不輕。
田間地裡能夠吃的東西,盡皆都被啃了個乾淨。
李世民皺了皺眉頭。
這點他之前也有所考慮,但是他畢竟是皇帝,不可能事事親為,具體多大的損失也不是十分清楚。
可既然杜如晦能夠站出來專門提這個事情,那麼就證明實際情況絕對已經十分嚴重。
不過,想要讓百姓們安心勞作,必須要保證環境的安寧。
想到這裡,李世民則是直接說道:“這件事我記下了,但是兵兇戰危,羅藝此刻並未明確反叛,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杜如晦直接說道:“我非是逼迫陛下,只是提醒陛下。”
李世民聞言頓時點了點頭,最近的時間確實緊迫,所有的事情都湊到了一起。
如今已經九月初了。
若是等到了月底,那麼征討梁師都的事情就必定會拖延到明年了。
雖然自古秋來就是用兵的時候,但是今年時間卻是太緊湊了。
若是能夠早一日懾服羅藝。
那時候長安的兵馬,再加上羅藝的幽州大軍,就可以直插朔方,平定梁師都。
如此。
大唐境內就將一統,邊界上最後一塊漏洞也將徹底的堵上,加之突厥今年一蹶不振。
大唐等於就有了半年的安穩時間。
有半年的時間,足夠調集物資前去幽州方向,準備來年征討高句驪。
這些計劃在他的心中就是一環加上一環,環環相扣。
更不要說,當年蕭皇后北逃的時候,還帶走了傳國玉璽,那也是李世民心中最為緊迫的事情之一。
如他這般自認為不輸秦皇漢武半分的人物,如何能夠容忍自己此刻所使用的不是傳國玉璽?
但是,李世民也是帶兵打仗的人,更是清楚這種事不能逼迫。
“藥師兄那裡不用人去催促,也不用太過於關注,有他在豳州,羅藝絕不敢妄動。”
“此刻最為主要的還是河北、山東兩地。”
“咬金昨日又傳來訊息,山東大軍已經隱隱有譁變的態勢了,我也早已經安排人攜帶我的詔命前往安撫,情況當不會惡化。”
“至於河北大軍。魏徵雖然沒有訊息傳來,但是朕絕不懷疑魏徵的能力,此行一定能夠順利安撫河北大軍。”
“當此時刻,朝廷這裡就是以不變應萬變,三省六部各司其職,以正國本!”
他的話語一落,朝堂群臣盡皆彎腰拜倒:“陛下英明!!”
“若是沒有其他的事情,除了左右僕射,其餘諸位就退下吧。”
“遵命。”群臣盡皆退下,留下了房玄齡和杜如晦兩個人在大殿上。
侯君集眼熱無比的望著李世民,他知道李世民留下這兩個人絕對是有大事要商議。
但可惜的是,李世民並未讓他留下,甚至都沒有看向他,這讓今日無所建樹的侯君集一陣鬱悶,拉長了一張面龐退了下去。
吱吱吱!!
一陣門栓摩擦的聲音傳來,大殿外的金吾衛士更是直接就將大殿的大門閉了起來。
砰!
整個大殿瞬間就陷入了寧靜之中。
李世民可沒有心思關注侯君集,等到所有人都走了之後,他對著房玄齡兩個人說道:
“方才人多,朕有些話不好明說。”
“此刻就只有我們君臣三人,朕有些話語,可以放心大膽的說出來了。”
聽到這話,房玄齡和杜如晦對視了一眼,紛紛感覺到李世民接下來要說的事情恐怕不一般。
當即,兩人面色就肅然了起來,齊聲道:“請陛下明示。”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氣,踱步走到了兩個人的面前,望著空蕩蕩的大殿,面色凝重的說道:
“最近這大唐可不太平,奇怪的事情是一件接著一件的發生。”
“先是頡利二十多萬大軍南下,緊接著就是河北大軍不穩,這還沒有等到朝廷處理好,好嘛,山東如今又不太平了。”
“朕就奇怪了,為何朕登基了兩個月的時間都沒有事,反倒是如今頡利的大軍一敗,各種各樣的事情就冒出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