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建立大資料庫,葉清秋的好心情(第1/2 頁)
命令下達,
駐守北境的霍去病,收到訊息的第一時間,便帶領軍中所有的騎兵和馬匹,朝著臨淄趕去。
同時,
東部和南部兩個戰線,也都將騎兵單獨分出來,趕往聚集點。
而且,韓林還在境內,重新招募了不少士卒,派往南部戰線,補充給岳雲飛。
要求岳雲飛務必要將宋軍主力盯死,保證霍去病在宋國境內暢通無阻。
至於其他魯國、陳國等等諸多小國,韓林也分別派遣使臣前往。
警告他們不要多管閒事。
一個個在家待著就行,別產生什麼歪心思。
否則,滅國!
現在的齊國,就是有底氣說出這樣的話來。
經過新一輪的徵兵,
如今齊國全境,兵力數量已經超過了四十萬萬。
除卻駐守臨淄和分散在各地的二線部隊外,派往前線的大軍數量,已經達到了三十五萬之眾。
可以說,
這是齊國近五十年以來,大軍徵召的數量最高的一次。
像韓林剛登基的時候,整個齊國的兵馬加一起也就二十多萬人。
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是分散在各地郡縣的巡邏兵。
根本就沒有戰鬥力。
京城的四大營就更不用說了。
表面上擁有五萬大軍,兵精糧足。
實則在袁康等人吃空餉的情況下,四大營湊不出幾個有戰鬥力計程車卒來。
現在,齊國的軍事實力。
可以說的上是五十年以來,齊國最強盛的時候。
當然了,
之所以說是五十年。
一方面是在那之前,齊國也曾出現過一代雄主。
帶領齊國南征北戰,擴張了不少疆土。
另一個方面,則是現在齊國的外戰成績還不算多,而且在兵力的數量方面,還施行著精兵制度。
除非是臨時徵召,不然的話,兵力總數並不會像其他國家那樣,動則三五十萬。
........
在這次徵兵開啟的同時,
還有一點,跟以往不同。
那就是韓林允許,其他國家的居民,也可以選擇報名參軍。
雖然各國之間的人才流動非常頻繁。
比如一名叫袁二狗的人,出身魏國。
但是覺得自己在魏國沒有出頭之日,於是就投奔到其他國家。
就好比之前韓林格局改制,導致不少齊國的學子和讀書人,都跑到周邊鄰國去了。
這件事其實在諸國當中,非常的普遍。
可是,
招募兵馬就不一樣了。
一般來講,都會招募本國子民。
但是經過韓林和管仲的商討之後,決定做出一些改變。
主要就是關於戶籍方面。
首先要將整個齊國的戶籍,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收納,並且專門派人嚴加看管。
這點,
其實是韓林結合當下秦國的制度,還有後世現代的相關制度,互相結合後,和管仲商談出來的大資料庫。
主要就是為了戰時,能夠有效且高效的,調動國家的資源。
除了基礎的戶籍之外,
這一次還要將整個齊國的所有資料,統統歸攏整理。
比如土地面積、山海池澤、稅收、財政支出、馬政、驛站......等等。
所有的資料資料全部統一整理歸類。
這樣的大資料庫,其實最早就是由商鞅變法開始實施。
所以到後來,秦始皇又是建長城,建阿房宮,建秦始皇陵等等諸多專案,但沒有造成饑荒的原因,就是因為一切都有數可查。
比如說組織十萬大軍出征。
這十萬人的兵源從哪裡來,武器裝備哪裡領,士兵的餉銀要出多少,從哪裡出。
糧草一路上要調集多少,沿途要從哪個產糧大縣出,每個縣的庫存是多少,算上路上的消耗,能實際供給前線的有多少。
如果這仗打起來曠日持久,後續的物資從哪裡調。
等等諸多問題,全都不需要擔心。
一切都一目瞭然。
後續楚漢之爭時,
劉邦打入關中,蕭何第一時間便將秦國的大資料整理歸類。
這也成為劉邦和項羽爭霸時,最強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