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西涼鐵騎闖長安(第1/3 頁)
貂蟬離開了長安。
曾與貂蟬約定再會的王允,遺憾的是,再也沒能與貂蟬相見。
諸侯的援軍還未趕到,在迎擊態勢尚未形成之際,就遭受了從討伐朱儁歸來的李傕、郭汜軍隊的猛烈襲擊。
呂布及其部下雖奮力抵抗,但長安還是陷落了。
王允被殺,倖存的呂布帶著為數不多的部下,投奔袁術,前往荊州南陽郡。
從魔王手中解放出來的獻帝,再次落入魔王部下之手。
長安的新統治者是董卓軍的殘黨李傕、郭汜,還有樊稠和張濟四人。
他們分別被封為車騎將軍、後將軍、右將軍和鎮東將軍,以合議制治理長安。
然而,實際上在背後操縱這四人的是被視為李儒接班人的新參謀賈詡。
賈詡以董卓和李儒的失敗為鑑,引導四人儘可能施行善政,強調與過去董卓政權的不同。
關愛百姓,敬重獻帝。
這樣做是為了讓諸侯失去討伐他們的大義名分。
這一政策奏效了,這個政權暫時得以維持天下。
也許是因為董卓的行為過於極端,所以一點善行就顯得格外突出。
但這也是賈詡的計謀之一。
事半功倍。
應王允請求準備行動的諸侯們,暫時轉為觀望局勢。
在這種情況下,也有已經派遣軍隊的人。
那就是西涼太守馬騰。
因為馬騰的領地離長安最近,所以他最早收到王允的請求。
在行軍途中,馬騰得知長安陷落。
馬騰軍知道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商議今後的行動。
“董卓的後事應該由我們涼州人來處理。父親,我們繼續進軍吧。”
意氣風發地主張進軍的是十七歲的兒子馬超。
這是他的初次上陣。
此外,其他人也大致同意馬超的意見。
因為跟隨董卓的大多是同鄉之人。
這樣下去,涼州人都會被視為魔王的爪牙。
他們想盡快消除世人的這種偏見。
由於沒有太大的反對意見,於是決定繼續向長安進軍。
不過,只有部下龐德提出了謹慎的看法。
“我也贊成進軍,但敵人的態勢已經完備。我覺得與其單獨行動,不如尋求其他勢力的協助。”
“這個方案不錯,但是找誰呢?”
對於馬騰的問題,龐德回答說:“韓遂大人如何?”
韓遂,字文約。
他與馬騰是義兄弟關係,以前韓遂曾與羌族一起發動叛亂,被董卓討伐過。
他對董卓軍懷有怨恨,所以如果請求他援助,很有勝算能得到援軍。
“好,那就給文約派人送信。”
收到韓遂同意援助的訊息後,馬騰軍重新開始進軍。
首先,他們把目標定為長安以北的池陽縣。
因為池陽縣是穀物的儲藏庫,他們想先奪取敵人的糧草。
賈詡察覺到他們的行動後,立即建議派出迎擊部隊。
李傕派遣了侄子李利,此外,透過商議,郭汜、樊稠也決定出兵。
馬騰軍這邊,企圖東山再起的韓遂也加入了,兩軍向池陽縣以南的長平觀進軍。
郭汜和樊稠首先命令王方和李蒙擔任先鋒。
他們兩人在之前的戰鬥中起初跟隨呂布,但看到形勢不利後,立刻向李傕通風報信。
然後,他們開啟長安城門,把李傕、郭汜的軍隊引入城內。
這成為呂布敗走的關鍵。
他們因那時的功勞獲得了校尉的職位,現在又想在這場戰鬥中立功,獲得僅次於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的權力。
另一方面,馬騰軍的先鋒由馬超自薦擔任,他順利地得到了這個重任。
這其中既有對兒子的疼愛,也是因為馬騰認可他的實力。
馬超一上戰場,就立刻找到了敵軍的將領。
對方是王方。
“我是西涼錦馬超。來吧,一決勝負。”
王方輕視馬超,覺得他只是個年齡不到自己一半的孩子,輕易地靠近他。
“小子,我放過你,讓你父親出來。”
“你傻嗎?不要輕易進入我的攻擊範圍。”
“呃……”
王方因輕敵被馬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瞬間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