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援軍(第1/3 頁)
北海國都昌縣的主城被黃巾黨大軍包圍。
城內,北海太守孔融正忙碌地發出防禦指示。
孔融因青州黃巾黨流入北海國,率領一支軍隊前去迎擊,但敵人出乎意料地強大,結果反而被圍困在了城中。
率領黃巾黨的將領是管亥,他包圍了城池後,要求一萬石軍糧。
並表示如果在三天內簽訂交付軍糧的協議,就解除包圍。
關於這件事,城內召開了軍事會議。
首先,文官王修說:“如果用一萬石軍糧就能獲救,那不是很便宜嗎?”
而同樣在孔融麾下的是儀則提出反對意見。
“不,如果屈服於威脅,答應賊人的要求,會有損孔融大人的家名。”
爭論的焦點在於選擇生命還是榮譽,最終沒有得出結論。
如果孔融是普通家族,可能早就交出軍糧了,但因為孔融是著名的孔子後裔,所以很難得出結論。
不能做出有損祖先顏面的事情。
“如果要尋找生存的方法,那就只能請求援軍了。”
最後兩人達成了一致的結論。
那麼,向誰請求援軍就成了問題。袁紹曾奪取冀州,不可信任。
曹操剛剛得到兗州,應該沒有餘力派出援軍。
公孫瓚所在的北平又太遠。
這時,孔融親自說道:“請求平原國的劉備大人吧。雖然勢力較小,但他有著足以彌補這一點的強大和誠實。”
確實,劉備身邊有關羽、張飛這樣的豪傑,似乎比袁紹可靠得多。
那麼,接下來為了派出使者,必須突破黃巾黨的包圍。
在選擇使者上遇到了困難。大家都猶豫不決,很難決定。
這時,一位年輕的武者站了出來。
這個人叫太史慈。
太史慈是孔融賞識的食客,孔融對他寄予厚望,甚至照顧太史慈的母親。
“我一直以來受您的恩情,現在正是報答的時候。
請下令讓我去吧。”
孔融欣賞太史慈的氣概,任命他為請求援軍的使者。
太史慈充分發揮自己擅長的弓箭技藝,突破黃巾黨的包圍,順利到達了平原國。
他出色地回應了孔融的期望。
“嗯,是太史慈先生吧。孔融大人被黃巾黨包圍了,是這樣嗎?”
“是的。我受孔融大人之命,前來請求劉備大人派出援軍。”
“原來如此。”
劉備一邊說著,一邊看著到來的使者。
聽說他單槍匹馬突破了數萬大軍的包圍。僅這一點就知道他是個強者。
“很辛苦吧。後面就交給我吧。”
“那麼,您會派出援軍吧。”
“當然。更重要的是,北海的百姓有困難,不能不管。”
劉備站起來,立刻指示準備出發。
關羽和張飛馬上出去準備。
近距離看到這兩位偉丈夫,太史慈感到緊張。
“這就是擊退呂布的豪傑嗎?”
呂布的強大隻是聽說,據說他騎著赤兔馬在空中飛翔,一揮方天畫戟就能砍下十個人的首級。
這兩位與呂布單打獨鬥還能最終擊退他。
作為以武力為生的人,太史慈強烈希望自己也能如此。
“你也對自己的武力有自信吧。等這件事結束後,和我們這兩人較量一下。”
“不,我沒那麼……”
太史慈雖然謙虛,但心裡想著等黃巾黨的事情解決後,要和他們一決勝負。
在與黃巾黨的大戰前,他充滿了鬥志。
劉備自己可能沒有意識到,但他自然而然地能激勵別人。
簡雍覺得主公又這樣了,一邊想著一邊靠近主公。
“話說回來,大將被孔融大人請求援助,真是出人頭地了啊。”
“是啊……話說回來,他怎麼會知道我的事情呢?”
確實,在反董卓聯盟中他們曾在一起,但劉備不是諸侯。
可以說是公孫瓚的附屬。
在軍議中他只是因為公孫瓚的情分才參加,孔融這樣的名人不可能對他有深刻印象。
“……難道是……”
“不是。”
在劉備懷疑是不是陷阱之前,簡雍立刻否定。
太史慈帶來的書信,怎麼看都是孔融寫的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