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獨龍崗(第3/3 頁)
持,令二人費解。
實則,武大郎佈局深遠。各方勢力看似沉寂,但汴京城的蔡府始終平靜,武、蔡兩家的恩怨終須一決。蔡府的刺殺、家將的犧牲、秀紅的重傷、張平的殘臂、金蓮的失蹤、張良的隕落,一切仇恨,武大郎銘記於心。
武大郎無意參與梁山的戰事,卻不妨礙他積蓄力量,助梁山壯大,勢在必行。而擴大作坊的計劃已久,與李家莊、扈家莊的合作,既解梁山之困,也利於自身,一舉兩得。
最重要的是,武大郎意在以利誘之,收服兩莊,以此告訴梁山,非必要時,不必以武力解決問題。同樣,為民請命,不必掛“替天行道”之旗,更無需動輒起義!
“晁天王,可知我為何提出梁山負責押運?”武大郎忽然發問。
,!
晁蓋愣住:“難道不是哥哥為梁山增加收入?”
武大郎搖頭:“晁天王誤解了。祝家莊距陽穀雖遠,但僅此運輸之利,又能得幾何?況且,武某既決定助梁山設坊,豈會吝嗇這點銀兩?”
“請哥哥指點迷津。”
武大郎收起玩世不恭,正色道:“梁山可曾著眼於天下?”
晁蓋與宋江聞言,心神震動。 梁山豪傑雖威震江湖,其名聲僅限於草莽之間,以他們的實力,在朝廷與豪門眼中,尚不足為懼,更勿論問鼎天下。武大郎言辭一轉,對晁蓋、宋江道:“晁天王,公明兄,武某此行梁山,一是謝各位救命之恩,二是負荊請罪。”晁蓋疑惑道:“哥哥向來對梁山關照有加,何故如此?”武大苦笑,對宋江言:“公明兄胸懷壯志,豈止於肉酒之樂,您有‘笑傲黃巢’的豪情,但未曾殺官,蔡京九子蔡九知府亦安然無恙,武某心中曾有疑慮。”宋江默然,武大續道:“花榮兄等英雄讓我醒悟,你們皆是情深義重之人,是我武某眼界過高,故今日上山。”“我只想告知兩位兄長,我敬佩各位英雄,理解你們替天行道、救民於水火之心,只是,是否非得透過刀劍紛飛、烽煙四起才能達成呢?”那時的梁山,攻祝家莊之前,已有烽火跡象。若非武大出現,梁山早已戰火熊熊。宋江聞言,沉思道:“願聞其詳。”武大的主意其實簡單,一如既往,從商。自古重農輕商,但武大穿越而來,已悄然改變。陽穀縣內,武大開設工坊,百姓做工謀生,精鹽美酒獲利豐厚,吸引豪門富賈,所得銀兩可再開工坊,新工坊需更多工人,百姓因此溫飽。然而人力有限,又有蔡京掣肘,只能在陽穀經營。若梁山加入,局面將大變。梁山缺錢糧裝備,不缺人;武大可提供所需,唯缺人力。
:()風生水起武大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