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警兆(第2/3 頁)
採,頗受周侗青睞,可謂一鳴驚人。武大的日子充實忙碌,與糙漢子們並肩流汗,接受嚴酷訓練,激情無限。
訓練他們的是武松和林沖,輪流值班,一人巡查武大的生意,另一人擔任教官,忙得不亦樂乎。每天訓練後,武大、西門慶和軍卒們要在木桶裡泡上兩個時辰 沐浴並非尋常,木桶內蘊藏著周侗精心配製的秘藥,專為驅疲解乏而設。熱水滾燙,眾人在痛苦與歡愉間掙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秘藥浸泡後,眾皆散去,各歸其家,唯有武大、張良和獨臂張平,需留在周侗處接受額外教導。起初,周侗獨鍾張良,然張平為武家舍臂,經武大懇切請求,周侗勉強接納了張平。
周侗精通多種武藝,他的棍法、五步十三槍、鷹爪功和翻子拳,名震江湖。因張平曾慣用刀,斷臂後技藝略顯捉襟見肘,而周侗並不擅長刀法。思慮再三,他傳授張平詭異多變的鷹爪功,期許他日後能有一番作為;張良同樣善使刀,其刀法非凡,周侗費盡心思,在五步十三槍基礎上創立刀法,傳授於張良,自此張良被譽為“神經刀”,鋒芒畢露。
然而,武大讓周侗頭痛不已。他雖通曉變通,能舉一反三,但理論再豐富,終須付諸實踐。遺憾的是,武大在武學上的天賦平平,加之年齡已長,即便有名師指導,也無法像張良、張平那樣突飛猛進,甚至無法完整施展一套刀法。武大心中熟記招式,卻難以駕馭,常常走樣,令人無可奈何。
最後,周侗放棄讓武大研習兵器,轉而專心教授他結合鷹爪功和翻子拳的“鷹爪翻子拳”。此拳融合了少林拳術“岳氏散手”的擒拿技巧和鷹爪功的刁抓手法,形成獨具特色的翻子新拳。翻子拳以直拳擺拳為主,以腰力貫穿,拳速如電,密集如雨,招式變幻莫測,極具實戰價值。
其中,“八閃十二翻”尤其關鍵,特別是“當頭炮”、“拗鸞肘”、“順鸞肘”和“旗鼓勢”這四招,周侗重點傳授給武大,也因此,武大吃了不少苦頭。翻子拳講究小巧嚴謹,靈活多變,手腳並重,上下配合,要求腿功如手臂般靈活,而武大的年齡和腿腳靈活性不足,即便經過周侗的強訓,也依然困難重重,每日只能苦練一字馬,半刻鐘不動,稍有偏差便需重來,讓武大叫苦連天。
即便如此,武大內心仍是欣喜的。因為周侗最傑出的弟子盧俊義,正是將這翻子拳傳授給了心腹燕青,而燕青因此名震江湖。如今,聽說盧俊義和燕青即將抵達陽穀,武大不禁思考,身為同門,該如何“款待”這位玉麒麟和他的大浪子。
河北的玉麒麟盧俊義,步軍之中無人能敵,天罡星中居首位,猶如惡星下凡,目光如漆,面如銀鑄,丈二長槍無人能擋,駿馬疾馳如騰雲,武藝超群,人品出眾。
盧俊義深得周侗真傳,棍棒技藝冠絕天下,所向披靡,未曾敗北,乃是一流高手。他的僕人燕青,僅憑盧俊義所授,便聲名鵲起,這亦凸顯了盧俊義的實力。盧俊義不僅武力高強,聲望更高,與宋江“山東呼保義”的名號不相上下,行事謹慎,只做合理之事,取之有道,聞名遐邇。
梁山一百單八將中,盧俊義無論人品、武藝還是聲望,均屬頂尖。晁蓋需要武大的支援才與宋江抗衡,而盧俊義一旦加入梁山,憑其威望,足以與宋江分庭抗禮。且林沖是盧俊義師弟,尉遲孫立為小師叔,晁蓋能透過林沖結交眾英雄,盧俊義只需一呼,必能號召群雄。
盧俊義若在武俠世界,無疑是“武林盟主”的最佳人選,無人能敵。據武大揣測,如今盧俊義正值壯年,周侗年邁,生死對決,恐怕周侗也非其對手。
距武大拜入門下還有六天,手下稟報,城外兩幫人馬交戰,正是盧俊義與梁山好漢。周侗無言,武大卻心生歡喜,解下腿上的沙袋,帶著西門慶、武松,及張良、張平帶領的護衛,躍馬直奔城外。
在北宋生活半年有餘,武大的騎術雖算不上嫻熟,卻已能應對自如。一刻鐘後,他遠遠看見盧俊義與眾多梁山好漢激鬥。超一流高手果然不凡,盧俊義攜燕青,對抗魯智深、史進、李逵、劉唐,竟不落下風。公孫勝、花榮,及戴宗、李俊在旁觀戰,未參與。
武大雖習武時日尚短,但常目睹周侗教導武松、西門慶,略有見解。戰局清晰,燕青以靈活身法單挑李逵,盧俊義則以一敵三,稍占上風。若非魯智深陸戰功夫與武松相當,換做其他梁山好漢,怕是幾回合內便抵擋不住盧俊義。即便魯智深的禪杖舞得威猛,盧俊義的鐵棒更為犀利,劉唐似已中招,力有不支。而九紋龍史進因八師之教,又是王進高徒,青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