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0章 差距(第1/3 頁)
選擇到東北插隊的知青,起初還真不是就近安排,而是跨越地區安排插隊。
想必這次要回家探親的知青應該有不少,就是不知道回去以後結果如何。
好在上邊下來政策,滿兩年就可以回城探親一次,這樣算是解決了大家的相思之苦。
只是沒有想到,第二天遇到錢知青的時候,說起這個話題時,她也在那裡說。
“回去做什麼?回去找罵嗎?我反正不打算回去。”
“那張知青呢?他回不回去探親?”
“不回去,自從我們結婚以後,雙方的父母都說好了,讓我們在這邊紮根,沒什麼重要的事,儘量不要回去了。
即使回去,也沒有地方可以住,既然如此,那就不回去好了。
說實話,這幾年,我們反而適應這裡的生活,回不回去都無關緊要了。
再加上,這回去肯定得帶著孩子,不說孩子小,就是帶著他們坐火車,我們也不放心呀?
別看當初我們在火車上,沒有遇到人販子,可是這些年,說實話也沒少看這樣的新聞,想想還是算了吧!”
“也是,真想進城,或者是做什麼?等孩子們在大一些的時候,咱們在一起去也可以。”
“沒錯。”
話說要是沒有結婚成家,沒有孩子的話,肯定會藉著這個機會回去一趟。
可是自從有了孩子以後,不管去哪裡都不太方便,還是老實的呆在一個地方比較好。
至少不會擔心孩子們出什麼問題,也就不會那麼累。
再一個就像錢知青說的那樣,回去沒有地方住也不是個事。
哪怕是去住招待所,可是說到底,自己明明是家裡人,卻因為下鄉插隊後。
好不容易回到家裡一趟,發現家裡沒有自己原本的位置,說實話,就單單這一點,心裡肯定不會舒服。
別看隊裡的知青都著急回家,可是當遇到這種事以後,恐怕心裡的落差肯定不會小。
只不過現在他們還想不起這一茬,畢竟回家的心情他們比誰都著急。
可是即便再怎麼著急也沒有用,畢竟現在還不到貓冬的時候。
即便如此,得到名額可以回家的同志,他們現在也是在積極的準備。
像本地的特產,特別是上山的山貨,他們可比以前要勤快許多,這不就因為這個隊裡的老鄉們都在那裡說道。
“最近這知青院裡的知青,還真是一個個的像變了個人一樣?”
“確實不一樣,不再像以前死氣沉沉,反而一個個的朝氣蓬勃,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要結婚了呢??”
“結婚?要是真結婚那也是好事,也不看看他們都多大了。
俺們家老大像他們這個年紀的時候,孩子都有了。
可是他們呢?一個個都不著急,也不知道在想什麼?”
“想什麼?沒看到嗎?當然是想著什麼時候回城了?
現在好不容易有機會回城探親,他們當然是先回城,等回到城裡以後再說結婚這事也不遲。”
“話是這麼說,可是這只是回城探親,可是沒有說讓他們待在城裡不回來呀?”
“那也比不能回去要好,這萬一回去碰巧能解決工作問題,不是好事一樁嗎?”
“也是,就是這種事可遇不可求。”
“沒錯,不過說實話,他們每天下工後就進山撿山貨,不管是帶回家給父母,還是留著他們自己吃,也是一件好事。”
“確實是好事,就是他們進山次數多了,咱們再想進山撿山貨可不那麼容易了。”
“這有什麼?咱們這附近的山那麼大,不就是多走幾步路的事!”
“也是。”
“再說了,你就是讓他們什麼活都不做,就天天在山上撿山貨,他們也撿不了太多。
別忘了,說到底他們才幾個人,咱們又有多少人,真要是比起來,還是咱們自己撿的多。”
“這話說的沒錯,就是不知道他們這次回去以後,能按時回來幾個人?”
“這個可不是咱們該擔心的事?”
“也是,對了,怎麼沒有聽說李知青兩口子,還有錢知青兩口子要回城探親?”
“他們兩家的事,李知青咱們就不用說了,大傢伙都知道。
至於錢知青他們兩口子家裡的事,雖說他們兩個從來不在外面多說。
可是這些年來,咱們也能猜到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