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 章 閒談(第3/3 頁)
性更加能體現出來。
唯一的就是,東北有那麼好的土地,卻只能種一季,要是能解決這個問題,那該有多好?”
“誰說不是呢?
不過恐怕不容易呀?”
“確實不容易,不過要是能有辦法代替的話,也不是不可以?”
“看來往後我們的研究方向也得多改一改,或者是多涉及一些其他方產才行。”
“沒錯,好在我們有的是時間。”
“還真是。”
其實他們提到換個方向研究的事,也不是不可以,想起上一世看到的新聞,就搞出無土栽培,而且成果也很不錯。
就是不知道現在有沒有專家學者提出來,畢竟自己並不是大學老師,也不是農業方面的老師。
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老師,哪怕就是知道一些,在他們眼裡最好也發表所謂意見。
並不是不能說,而是有些事還真順不明白,這要是知道的全面一些。
哪怕就是提個意見,對方問自己想管的問題,多少能回答上來,可是一點都不懂,怎麼回答呀?
回答不上來,只給一個建議,也不是不行,可是說到底還是太過於把自己當回事,想想還是算了吧?
倒是有一點沒有想到,還記得當初下鄉的時候,坐在火車上去到那個遙遠的地方時,心裡除了離開家的慶幸以外,最多的是擔憂。
而現在同樣是坐火車去那裡,更多的是盼望著能早一點到,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媽,您在想什麼呢?”
“沒什麼?”
“那怎麼不說話,而且還老是盯著外面看?”
“怎麼說呢?
多少年沒有回去過,這冷不丁的回去一趟,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變化,也不知道以前那些熟悉的人還在不在?”
“媽,您跟我爸是不是對那裡有很深的感情?”
“當然了,別忘了,在那裡生活了十幾年,怎麼會沒有感情呢?”
“可是,說到底,如果不是一些特殊的情況,你們根本就沒有無需下鄉,我雖說不記得當初在鄉下有多苦,可是說到底肯定沒有城裡的人生活的要好。”
“確實沒法跟城裡人相比,可是對於我們這樣曾經在插隊的知青來說,那裡有我們的青春,有我們的汗水。
以前也許覺著在哪裡很累,很苦,可是這麼多年來,在去回想那段時光的時候,確實難得的財富。
人這一世不過百八十年,在不懂的年齡階段經歷不同的事,未必就不是意見好事。”
“小北呀?
你媽媽說的並不是沒有道理,別看我們現在是大學老師,又是什麼副教授,可是說到底,走的身份以前在隊裡的時候,還不如插隊的知青呢?”
“不是,吳教授,您也鄉下過?”
“沒錯,不光下過鄉,因為一些事情,我還在牛棚住了好幾年呢?”
“那您?”
“並沒有,說實話,正是因為我是這方面的專家,對農業有所瞭解,他們對我確實以禮相待。
也許你們這些年輕人,覺著那個時候父輩們很辛苦,可是正在辛苦的人還是生活在鄉下的老鄉。
哪怕就是現在,咱們看房京市幾乎是一天一個樣子,可是在農村並不是,有些地方雖說也在發展,可是那速度依舊很慢,而有些地方還都是老樣子。”
“老吳說的沒有錯,這些年我們也許去過很多地方,不是當地沒有感情的發展出路,而是沒有帶頭人。”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