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糧滿倉(第1/2 頁)
兩年以後,晉元帝在位第七年的秋天,桃花源大峽谷裡又是一番豐收景象。
這七年的時間,桃花源大峽谷裡旱地已經有多畝地。
這些旱地以種植麥子為主,還種植有苞米,小米,高粱。
還有3000多畝不到4000畝沙坡地。
這裡的土壤特別適合種紅薯和土豆。
一年兩季種植的紅薯和土豆全部供應粉條廠做原材料。
這3000多畝地李蘭珍也注意改良土壤。
用山裡挑回來的腐殖質土壤和養殖場裡的糞漚熟了以後進行肥田。
所以3000多畝地的紅薯和土豆畝產逐年上升。
桃花源水田不到一萬畝地,整個桃花源大峽谷裡,除了住宅的院子,就沒有空閒的土地了。
這七年裡,黎朝風調雨順,桃花源糧食畝產也在逐年提高。
李蘭珍在幽州城裡的糧食鋪子一擴再擴。
現在糧食鋪子裡,專門有一塊地方用來售賣桃花源裡的糧食和蔬菜種子。
有人來買紅薯,土豆,和其他蔬菜的時候,李蘭珍專門培養了店員對他們進行種植講解。
有時候還告訴他們,這些糧食和蔬菜,怎麼做來比較好吃。
桃花源大峽谷,第二年的時候修建了十一個圓形大糧倉。
現在已經有二十個圓形的大糧倉了。
每年在新糧打下來之前,陳糧沒有吃完,都會運送到幽州城糧食鋪子裡,當做陳糧去售賣,銷量非常好。
因為桃花源糧食鋪子所有的糧食都是乾乾淨淨的,不摻雜任何沙子石頭。
是放心糧食鋪子。
桃花源大峽谷最北邊的山腳下,修建起來了了一個,佔地五畝左右的院子。
這就是為現在的皇帝和皇后修建的住所,或者叫做“行宮”?
剛開始聽玄參說,要用青磚和瓦片修建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改變了。
現在修起來的這個院子房子和他們住的是一模一樣的。
只不過院牆比他們的院牆還要高。
院牆是土夯起來的牆,屋子裡的牆壁也是土夯牆。
院子和房間裡全部鋪設了青色的條磚,看起來乾淨整潔。
臥室裡面也全部都是火炕。
只不過火炕的外面全部鋪了青磚。
這個院落修建好以後玄參帶她來看過一次,李蘭珍還在問玄參這樣修建,皇帝和皇后能適應嗎?
尤其是他們能不能夠習慣睡炕。
玄參點頭說這是皇上和皇后自己選擇的。
他們說就和這裡的院落房屋一樣就好。
李蘭珍不再吭氣了,自己高興就好,愛住啥住啥。
她一直對皇上和皇后,退下來以後要來住在桃花源裡耿耿於懷。
但是也就只能在心裡叨叨幾句吐槽一下。
桃花源裡的糧食,不再往京城糧食鋪子運送了。
京城裡的那個大莊子和小莊園裡面的土地種植的糧食,基本可以供應糧食鋪子。
薛老虎還聯絡了京城周圍幾個村落,每年秋天去收購糧食,京城的糧食鋪子和幽州城裡的糧食鋪子都掛的都是“桃花源”這個名號。
糧食價格一直都非常的穩定。
因為紅薯和土豆的普及,現在黎朝各地區百姓都能夠吃飽肚子了。
土地貧瘠的地方以種植紅薯土豆為主。
其他土地肥沃的地區,陸續都使用了桃花源出品的糧食種子,所以糧食產量都有提高。
李蘭珍知道了這些情況以後,就加大了糧食再加工的步驟。
首先就是擴大粉條加工業,粉條加工這個技術已經透過玄參無償的交給了朝廷。
朝廷讓和州府派人來京城學習粉條加工技術,回到州府再次組織下轄區內縣鎮子學習技術。
每成立一個粉條加工廠就要給國庫上交純利潤的一成。
國庫逐漸豐盈。
其次,李蘭珍開發了掛麵加工技術,在桃花源裡設立掛麵加工作坊,開始生產各類掛麵產品。
玄參首先發現了的掛麵太適合外出行走的時候食用。
看玄參總是關注能夠讓駐守軍行軍打仗便於攜帶方便食物。
後來蘭珍索性又增加了一項泡麵的生產。
她告訴玄參泡麵是外出行走的最佳食物!
由於材料的限制,李蘭珍只製作了泡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