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起兵(第1/3 頁)
陳留,襄邑。
料峭春寒,猶甚隆冬。
特別是今春雨水多,更使得夜晚變得格外寒冷。
屋外還下著小雨,淅淅瀝瀝不停。
曹操坐在屋中,就著燈光讀書,只是那心思卻飛到了十萬八千里外。
時局變化實在太快,眼花繚亂,快到讓曹操也感到吃驚,甚至還有一絲絲迷茫感。
弘農王劉辯死了?
從洛陽傳來的訊息,劉辯是被董卓和李儒鴆殺,手段與當初鴆殺何太后如出一轍。可若是董卓鴆殺弘農王,又何必縱火阿閣?偷偷摸摸殺了,而後找個理由便是,又為何縱火,鬧得天下人皆知?董卓並非愚蠢之人,又為何做出這等愚蠢之事?
這裡面,顯然有很大的問題。
這些問題按道理說,並不難被發現。
但是,人們卻好像有意無意的忽略了那些問題,而後把罪名一股腦的加在了董卓頭上。
奇怪,真真是奇怪!
除此之外,更讓曹操感到困惑的是,橋瑁矯詔傳檄天下討董,實在是太過於巧合。
弘農王才死,矯詔便出現。
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弘農王的死,就是為了這一封矯詔而準備。
然而,這個問題再一次被所有人忽視,天下英雄莫不是義憤填膺,紛紛起兵響應。
可是,這反應未免也太迅速,迅速到根本不符合他們的性格。
袁紹性情寬厚,實則優柔寡斷,疑心甚重袁術,心胸狹窄,做事先問是否有利於自己,可此次卻率先出頭張邈,品行高潔,然則行動遲緩韓馥,本性多疑,行事謹慎。
這些人,說穿了都不是那種果決之人,但是卻一個個爭相出頭。
也就是說,他們或許早有聯絡,所以才能夠如此不約而同的響應,製造出浩大聲勢。
那麼,問題來了!
我又當如何行事?
曹操深知,這對他而言,會是一個機會。
此前,他行刺董卓失敗,得到了一個響亮的名聲。如果這一次趁熱打鐵,他就能獲得更多的威望。典軍校尉、奮武將軍?這聽上去很美,可實際上,曹操在諸侯之中,地位並不是很高。原因很簡單,他沒有地盤,也沒有支撐他名望的實力。
奮武將軍,說穿了只是一個虛職。
如果能夠趁此機會,擁有配得上他名氣的實力,那麼他曹操才算是真真正正有了地位。
可問題是……妻兒尚在洛陽!
曹操上次刺殺失敗,董卓最終沒有追究,還給了他一個奮武將軍的頭銜。
這次,如果他起兵討董,妻兒將會是什麼樣的命運?說實話,他心裡也沒有底兒。
篤篤篤!
有人敲響了房門。
緊跟著,房門拉開,衛茲和一個瘦削的中年人走了進來。
那中年人身材不高,大約也就是七尺五寸左右,身體很單薄,面色慘白,透著一種不太健康的膚色。眼窩很深,臉頰消瘦,鼻樑高挺,站在那裡,有一股陰鷙氣。
曹操見到兩人,忙起身相迎。
“子許,戲志先生,這麼晚有事嗎?”
那中年人名叫戲志才,乃陳留人氏。
此人出身寒門,頗有智謀。只是年輕時,因行竊鄉里,故而品行不佳,不被人看重。
曹操在偶然機會,與此人結識。
他發現,這戲志才有大才,且理念頗為契合,於是便請來身邊。
衛茲和戲志才分別落座,但衛茲卻未開口。
戲志才道:“明公,時局發展到今日,與當初你我猜測幾乎一般無二。
亂世將至,正是明公一展宏圖的機會。這兩日,我見明公若有所思,不知可有決斷?”
曹操聞聽苦笑,發出一聲長嘆。
“我之心意,瞞不過先生。
不過,我有兩個憂慮,遲遲無法決斷,還請先生予以點播。
這其一,操當初在洛陽行刺董賊,失敗後倉皇而走,卻使得妻兒陷落於賊窟之中。董卓後來為顯示寬厚,於是沒有追究。若我現在起兵,我那妻兒怕難以保全。
其二,操雖有奮武將軍之名,卻無將軍之實。
今十一路諸侯聯名討董,操雖有心殺賊,卻苦於無兵無將,又如何能夠在諸侯中立足?前日,我父傳書,可以在譙縣為我徵召兵馬,但實際上,不過是杯水車薪。”
曹操話剛說完,一旁衛茲便開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