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投名狀(第1/3 頁)
“讓我捉拿袁隗?”
丁辰看著賈詡,一臉茫然表情。
賈詡道:“袁太傅密謀造反,殺害了弘農王,並縱火焚燒阿閣,實罪不容恕。
相國因敬重袁氏四世三公門楣,一直以來對他頗為信任,卻不想他做出如此喪心病狂的事情來,又豈能饒他?現在,袁隗躲藏在下馬坡的村子裡,相國命你前去捉拿。”
“慢著慢著,丞相手下猛將如雲,何以讓我……”
丁辰本想說,‘何必讓我去捉拿袁隗’?只是這話未說完,他便閉上了嘴巴,露出沉思之色。
賈詡面帶微笑,也不發聲。
許久,丁辰才苦笑道:“原來相國是想要我與袁家為敵!”
“不是與袁家為敵,而是投名狀。”
丁辰,不置可否!
不身處這個時代,便不知道汝南袁氏的可怕。
自東漢初年袁良以後,至其孫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安幼子袁敞為司空,袁安之孫袁湯為司空、司徒、太尉。袁湯的兒子袁逢曾為司空,而袁隗便是袁逢的兄弟。
四世之中,居三公之位者多達五人。
袁家‘四世三公’之名,絕對名副其實。
而四世經營,門生故吏多不勝數,子侄親眷為官者,更多如牛毛。
這也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網,袁家便是居於這張大網正中的蜘蛛,在廟堂,在民間都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而且,袁家人才輩出,至第五代又有袁紹袁術兄弟崛起。
那袁紹原本是大將軍何進的幕僚,能夠對何進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同時,袁紹也是當代‘八俊’之一,論地位和聲望,就連曹操也只是他的小弟而已。
也就是這個袁紹,在董卓行廢立之事時,不惜拔劍相向,後逃出洛陽。
董卓非但沒有去怪罪袁紹,反而封他為渤海太守,正經的兩千石大員,一方諸侯。
丁辰,見過袁紹。
不過那只是跟在曹操身後,遠遠的看了兩眼。
袁紹氣度過人,才幹卓絕,是一個有著極大野心的人。
如果他殺了袁隗,便等於是和袁氏結仇。結果之嚴重,怕是連曹操都未必能保住他。
投名狀!
還真是一個投名狀啊……
“那先生以為,我是否該接下此事呢?”
賈詡聞聽,頓時笑了。
他笑得好像一隻老狐狸,沉聲道:“莫非子陽覺得,你還有其他選擇嗎?”
聽了這話,丁辰好像洩了氣的皮球。
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
如果只是他一個人,倒也不會害怕。可是,阿姐和曹昂還在他身邊,他還有別的選擇嗎?
“其實,這對子陽而言,未嘗不是一樁好事。”
“此話怎講?”
“子陽所慮者,不過你阿姐和你那甥兒。
子陽若不肯低頭,相國就會一直對你懷有猜忌,到時候你一家三口,都處在危險之中。可若你行了此事,相國對你的態度必然不同,那時候你也可以向相國求情。”
“你是說……”
丁辰眼睛一亮,頓時來了精神。
他看向賈詡,就見賈詡微微頷首,那意思分明就是說:你猜的非常正確。
也罷!
丁辰長出一口氣,站起身來。
今天是正月十五,索性痛快一點,幹掉那袁隗之後,回家與阿姐團員,免得她擔心。
左右都沒得選擇,又何必糾結?
再者說了,袁紹確實厲害,可是在丁辰看來,他卻比不得曹操。
“給我多少兵馬?”
“只七百人。”
“啊?”
“你別忘了,你是南宮衛士令。
而今,南宮衛士盡被羈押,你身為他們的首領,又怎能對他們不管不問?況且,袁家勢大,一旦丞相大規模調動兵馬,勢必走漏風聲,被他們覺察。七百南宮衛士,現都被關押在城外的校場之中。你只要過去一聲令下,他們自可以隨你出擊。”
好像,有些道理!
“老高呢?”
“高順這兩日,都在城外校場。”
“那好,我現在就去……”
丁辰也不猶豫,便站起身來。
不過,他走了兩步,又突然停下來,扭頭看著賈詡道:“弘農王,真的死了嗎?”
賈詡一笑,不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