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衝突(第1/3 頁)
未央宮,丞相府。
當蔡邕看到設在未央宮中的丞相府時,臉色頓時變得極為難看。
歷經了無數蹉跎,他的確是變得比以前圓滑很多。但如果是觸及了他底線的事情,依舊無法忍受。
董卓已經從長樂宮返回。
他看上去情緒不錯,整個人也顯得非常精神,所以在迎接蔡邕的時候,更格外熱情。
可是,蔡邕卻臉色陰沉。
“丞相莫非想行那大逆不道之事嗎?”
他毫不客氣,便厲聲質問。
董卓一怔,旋即臉上青氣一閃,心中格外彆扭。
你一個過氣的老傢伙,我好心好意把你請來,更對你百般縱容,怎地如此對待我呢?
不過,畢竟是執掌了一段時間的朝政,董卓的養氣功夫,確有進步。
“蔡公何出此言?”
“你可知,這未央宮所代表何意義?”
“這個,不就是平日裡朝議、論政之地嗎?”
“非也!”
蔡邕大聲道:“此乃天子居所!”
“啊?”
“自高祖斬蛇,定都長安以來,帝王居右,以西為尊。
這未央宮正是在長樂宮以西,乃天子所居之地。丞相既然是要復興漢室,又何以把丞相府設立在這未央宮之中,卻讓天子居住在長樂宮中?此豈不是大逆不道之舉?”
董卓聞聽,頓時就懵了。
說實話,他是真不太清楚這種禮儀問題。
他遷都長安之後,見未央宮殘破,而長樂宮看上去尚完好,所以才讓漢帝住在長樂宮中。把丞相府設立在未央宮,其實也有保護天子之意。畢竟當初南宮阿閣大火,讓他記憶猶新。他住在未央宮中,至少可以令那些宵小,不敢輕舉妄動……
可這怎麼就牽扯到了大逆不道?
其實,這也難怪。
董卓生於涼州,喜歡和豪酋打交道,個性比較粗放,對這種禮儀典籍閱讀也不多。
這也是為什麼中原士族對他排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僅僅是因為他威望不夠,他的學識和素養,更被那些名流名士做鄙薄。
在那些士大夫的眼中,董卓就是一個土包子。你一個土包子,居然想把持朝政?簡直痴心妄想。
董卓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可是在他身後眾人之中,確有一人變了臉色。
“伯喈此言差矣。”
一個老者站出來,沉聲道:“丞相之所以居未央宮,乃是為陛下安全所慮。
伯喈久不在朝堂,所以這些時日來發生的事情,你並不清楚。今有亂黨橫行,年初時更發生了火焚阿閣的慘案,致使弘農王被害。遷都以來,長安頗有些混亂,城中游俠兒眾多,更有不少居心叵測者,對陛下蠢蠢欲動,令丞相感到非常的不安全。
正因此,丞相才會住在這未央宮中,以期能引出亂黨。”
聽了這老者的話,董卓連忙道:“司徒所言極是,某正是這個想法。”
董卓不怕那居心叵測的小人,卻害怕那種帶有浩然正氣的大儒。
蔡邕雖說這些年來閉門不出,幾乎不與外界進行交道,可一旦發怒時,依舊很嚇人。
說話的人,名叫王允,官拜司徒。
他與蔡邕相識,想當初黨錮之禍時,王允便是河南尹。
按道理說,王允既然站出來說話,蔡邕若識相,就會順坡下,稱讚幾句董卓,而後你好我好大家好,皆大歡喜。
可是,這未央宮的主人,不僅僅關係到國體,更是禮儀之爭。
哪怕蔡邕而今變得不願惹事,但面對著原則問題,依舊是寸步不讓。
“子師此言差矣。”
他大聲道:“禮法,乃國之根本,焉能隨意破壞?
丞相若有心復興漢室,保護陛下,大可以加強宮中守衛,整治長安混亂,又為何要居於未央宮中?難道你王子師就不知道,這未央宮有天子氣,你讓丞相住在這裡,豈非是讓他為萬人唾罵乎?”
“伯喈,今時不同往日,正所謂大丈夫不拘於小節,你又何苦如此死板?”
“在你王子師的眼中,莫非這禮法綱常,只是小節嗎?”
王允的臉色陰沉下來,看著蔡邕的目光,也顯得有些陰冷。
至於董卓,則面色鐵青,凝視蔡邕。
而蔡邕卻絲毫不懼,梗著脖子,對視董卓。
什麼事情都可以退讓,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