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三英(第1/3 頁)
而今,局勢正在好轉。
諸侯大都各懷心思,聯軍內部已開始出現了裂痕。
若繼續堅守,也許一個月、兩個月……總之,一旦聯軍矛盾加深到不可調和的時候,勢必會發生內訌。這個跡象已經顯露出來,也許用不得太久,就是收穫時節。
可是董卓卻在這個時候,讓他們撤兵?
丁辰有點轉不過彎來,看著李肅,半晌後道:“李君,你再說一遍?”
李肅嘆了口氣,道:“子陽,我知道你想不通。
不過丞相認為,洛陽現在身處諸侯包圍,危機四伏,實無堅守必要。丞相已下令,遷都長安。到時候八百里秦川,東有函谷之險,南接巴蜀之地,進可攻,退可守,更利於發展。
自光武興復漢室以來,至今恰二百年。
漢室江山氣運流轉,是時候該返回關中……所以,丞相有命,讓我們撤離滎陽。”
這什麼和什麼啊!
丁辰長大嘴巴,一時間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什麼氣運流轉?
什麼坐擁關中……你這是在玩笑嗎?
“子陽,我知道你有些無法接受,可丞相主意已定,我們還是聽命行事吧。”
“那我們撤退,怎麼撤退?”
“退守旋門關,接應溫侯。”
丁辰聞聽,深吸一口氣,而後一聲嘆息。
董卓素來精明,為何做出這等決定?
他立足洛陽,可輻射整個河洛,震懾山東諸侯。
可如果遷都長安,聽上去是非常美妙,有函谷之險,有八百里秦川沃土,卻如同是與中原隔絕。
一旦他們退守關中,那麼諸侯勢必失去了威懾,到時候……豈不天下大亂?
丁辰想不明白,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董卓做出瞭如此糊塗的決定。可是他也知道,他根本無力阻止!雖說他現在逐漸被董卓看重,但說到底,他是個外人,董卓怎可能聽他勸說?
“什麼時候撤離?”
“儘快!”
李肅低聲道:“丞相已命徐榮將軍率部屯駐廣成關,做出隨時出兵,與子陽夾擊諸侯之態勢。相信諸侯也很快會得到訊息,到時候必然會後撤,我等可順勢撤離。”
徐榮已經開始行動了嗎?
這也說明,董卓已下定了決心。
丁辰再次嘆了口氣,低聲道:“那如何撤退?”
“趁諸侯如今休戰,子陽可領本部兵馬,前往旋門關駐紮。
我再與子陽五千兵馬助陣,等待溫侯與你匯合。一俟你二人合兵一處,丞相之意,你暫時聽從溫侯差遣。等洛陽遷都完成之後,你就迅速撤離旋門關,屯駐澠池。”
聽上去,好像是沒有問題。
丁辰想了想,便點頭答應。
旋門關,位於滎陽西南,乃洛陽八關之一。
東漢已旋門關為洛陽東面第一關,當年班昭在東征賦中寫下了:望河洛之交流,看成皋之旋門。說的,也就是旋門關。洛陽向東過此關之後,便再無可以扼守的關城。
董卓把這樣一個重要的關城交給丁辰來駐守,也說明,他對丁辰這一段的表現,非常滿意。
“那李君你呢?”
李肅溫和笑道:“子陽不必擔心我,你撤走之後,我就會向廣成關撤退,與徐將軍匯合。”
丁辰想了想,便點頭應下。
“如此,我今夜撤離。”
“嗯,這樣最好。”
“李君。”
“嗯?”
“諸侯之中,我唯擔心那江東猛虎。
這些時日以來,孫文臺一直未曾出現,說是屯守梁東休整。
不過,他能斬殺華雄都督,想必也不是一個等閒之輩。你要多加小心,最好在撤離時,提前與徐將軍聯絡,讓他設法接應。
嗯……這些時日,多虧了李君相助,我才能全力迎戰。
呵呵,感覺嘛,我們挺有默契,也多謝李君對我的容忍。他日,我們在長安再見。”
丁辰這一番話,發自肺腑。
滎陽之戰,李肅的確是幫了他很多。
幾乎城中所有的雜事,他都承擔下來,使丁辰可以免去後顧之憂。
那些雜事,端地瑣碎。
丁辰感覺著,若沒有李肅的配合,說不定他會被鬧騰的焦頭爛額。從這一點來說,他真的感謝李肅。
李肅愣了一下,看丁辰的目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