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王允(第1/3 頁)
初平二年,入春之後,接連幾場春雨,使得關中大地漸漸從冰封中復甦。
寂寥原野之中,出現了些許綠色,點綴著一片荒涼中,卻襯托出一種別樣的勃勃生機。
初平二年正月,曹操奉詔出任東郡太守。
對此,袁紹大怒,派人至東武陽城嚴厲斥責曹操。
董卓乃國賊,何以孟德要接受他的任命?
而曹操則回答說:我接的並非董卓的任命,乃是天子的任命,朝廷的任命,與董卓無關。
除非,你袁紹認為,當今天子不是天子!
不管袁紹如何驕橫,也不敢否認劉協是漢帝的事實。
若不然,他那個渤海太守的職務,就名不正言不順……使者之後返回渤海,把曹操的回覆告知了袁紹。袁紹很生氣,卻又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看著曹操在二月初二,進駐濮陽,正式接掌了東郡。他有心征伐,卻又騰不出手來,因為這個時候,他和韓馥之間已經徹底撕破了麵皮,一場事關冀州的掌控權之爭,已拉開序幕。
而兗州刺史劉岱,卻沒有就曹操接掌東郡,發表任何言語。
之所以沉默,乃是濟北相鮑信的勸告。
“孟德有大義,非是那野心勃勃之人。
否則,在偃師諸侯止步不前時,他大可以儲存實力,卻率部追擊,幾乎是全軍覆沒。
而今,黑山賊雖然已經被驅趕出去,可是青州的黃巾軍卻蠢蠢欲動。
孟德善戰,手下更有精兵強將。若他接掌東郡,與兗州而言,如同多了一支勁旅,何樂而不為?”
鮑信其人,威望很高,哪怕是劉岱也非常尊敬。
他這麼一說,倒是讓劉岱放了心。
仔細想想,確實是這麼一個道理……青州黃巾餘孽號稱百萬之眾,橫行青州,無人能敵。哪怕是劉岱,對此也頗為擔憂,害怕有朝一日黃巾餘孽會殺入兗州治下。
曹操確實善戰,有他鎮守東郡,對兗州來說,的確是大有好處。
所以,劉岱在思忖再三之後,決定聽從鮑信的勸說,對曹操接掌東郡太守之職不予置評。
袁紹無暇南顧,劉岱置之不理,鮑信更力挺曹操。
如此一來,其他各地諸侯也就沒有再說什麼,除了袁術對曹操得了世襲費亭侯的爵位有些不滿之外,大都保持沉默,算是預設了曹操成為一方諸侯的事實……
也就是在同月,荊州發生了一場大戰。
孫堅和荊州本地士族衝突,雙方損失頗重,最後不得不罷手言和。
可是,也正是這一場大戰,使得荊州世族和孫堅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他們想要驅逐孫堅,但又奈何不得孫堅。於是,以蔡諷為首的本地士族,決意和劉表聯合。
蔡諷,更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劉表,以表達兩家的深厚感情。
劉表更因此,在荊州逐漸站穩了腳跟,目光旋即便放在了盤踞在長沙郡的孫堅身上。
++++++++++++++++++++++++++++++++++
初平二年開春,其實是非常熱鬧。
曹操接掌東郡,孫堅在長沙開戰,袁紹與韓馥反目成仇……
但是這一切動靜,對於遠在關中的長安而言,沒有任何影響。
二月中,董卓下令,護送弘農王妃唐姬離開長安,前往會稽郡和她的父親唐瑁團聚。
為此,唐瑁更親自表奏,表達了對董卓的感激之情。
在此之後,董卓又任命蔡邕,希望他出任大司馬,但是被蔡邕委婉拒絕。
他對董卓說:“我脾氣不好,性格直,很容易得罪人。
大司馬之職非德高望重之人不可擔當,我實在是沒有這個德行。我現在更願意把所有的精力投注於編纂漢書的事情之上。如果丞相真的看重我,請允許我可以出入石渠閣和天祿閣兩個地方,那麼對我而言,已經是心滿意足,再也沒有遺憾了。”
石渠閣和天祿閣,都是皇家藏書閣。
從洛陽遷都來之後,洛陽皇家藏書閣裡的藏書,幾乎都放置於這兩個地方,普通人根本無法靠近。
董卓對此,頗感無奈。
為什麼我看重的人,一個個都這麼清高呢?
蔡邕如此,而丁辰更是如此……
好在,丁辰並不似蔡邕那樣,而是接受了董卓的封賞。
董卓對丁辰的封賞很重!
拜虎賁中郎將,扈城亭候。
虎賁中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