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噩耗(第1/3 頁)
孫堅性情暴烈,且極為驕傲,甚至有些偏執。
一旦他認準的事情,就不會改變。
對於這一點,他的部曲都心知肚明,所以也無意去進行勸說。
說白了,就是個面子。
別看曹操入仕比孫堅早,而且家境也強過孫堅,可是在仕途上,卻不似孫堅順暢。
自涼州之亂後,孫堅可以說是一帆風順。
當他為長沙太守的時候,哪怕曹操做到了典軍校尉的位子上,也無法與孫堅相比。
西園八校尉,名為皇帝親軍,實則並無太大權利。
同樣是兩千石俸祿的官員,孫堅是一方諸侯,而曹操到後來,甚至變成一個幕僚。
當然了,如果何進不死,如果朝廷平穩過度,沒有十常侍之亂的話,曹操早晚可以牧守一方,成為諸侯,而且絕對能壓過孫堅。只可惜,何進死了,曹操便失去了機會。
所以,哪怕曹操名聲響亮,卻只能投靠張邈。
而孫堅卻能起兵討董,甚至殺了一個刺史和一個太守,非但無罪,反而勢力越發強悍。
天下大治時,中樞強過地方。
可一旦到了大亂之際,地方便強於中樞……原因無他,誰讓諸侯手中,可以掌控兵馬?
如今,孫堅主意已定,帳中眾將也就不再勸說。
大家相視一眼後,程普站起身來。
“文臺,我有一計,或許可以一戰功成。”
“願聞其詳!”
“不知文臺近來可曾留意,袁公路一方面催促我們奪取陽人關,另一方面卻暗地裡剋扣糧草。公覆之前就對我說,袁公路的糧草,比之前要慢許多,甚至藉口拖延。”
孫堅臉色一沉,“此事我當然知道。
若非這邊戰事吃緊,我早就去找他評論。”
“其實,文臺大可不必。”
“此話怎講?”
“那袁家兄弟雖是兄弟,卻並不和睦。
袁紹雖為長子,奈何庶出。而袁公路乃嫡子,卻無法與袁本初名聲相提並論,所以非常不滿。他這次連番催促文臺出戰,甚至拖延糧草,其實也與袁紹之前傳信,若文臺攻取陽人關,便表奏破虜將軍有關。怕是那袁術因此,對文臺產生了忌憚。”
孫堅,沉默了!
片刻後,他突然一擺手,大聲道:“我不管他袁家兄弟有什麼糾葛,我只想拿下陽人關。”
“文臺莫急,且聽我道來。”
對於孫堅這不耐煩的態度,程普卻顯得出奇地有耐心。
他並不生氣,反而笑道:“我的意思,便是利用此事,設一計策。
文臺可命一人前往陽人關假降華雄,就說因袁術延誤糧草,以至於軍中糧草不足。文臺你不問青紅皂白,便把他責打,所以不堪凌辱,故而投奔。而後,在讓他獻策華雄,引華雄出關偷營劫寨。文臺可以趁機設伏,待華雄到來後,一舉殺之。
華雄一死,則陽人關不攻自破!”
程普話音未落,黃蓋便忍不住道:“你說詐降就詐降,你道那華雄,是三歲孩童?”
“所以說,就要委屈一下那詐降之人。”
“嗯?”
黃蓋感覺到了程普話語中的滿滿惡意,心裡頓時一咯噔。
他正要詢問,卻聽孫堅撫掌大笑。
“德謀此計甚妙,不過,卻要委屈公覆。”
黃蓋有點懵了,疑惑看著程普,又看看孫堅。
突然間,他腦中靈光一閃,手指程普笑道:“程德謀,你這是要我去受一場罪啊。”
“哈哈哈哈,正是。”
程普笑罷,臉色一肅,“我知如此,會委屈了公覆。
但仔細想來,這軍中除公覆外,再無其他人合適。卻不知,公覆可願意以身涉險?”
黃蓋,是孫堅手下的監糧官。
他曬然道:“區區皮肉之苦,倒也無妨。
只是程德謀,若不得破關,斬了那華雄首級,可別怪我事後找你麻煩。”
說完,黃蓋上前一步,插手向孫堅行禮道:“主公,此計可行,黃蓋願詐降華雄。”
距離撤回滎陽,已過去了十天。
丁辰的陷陣營也從敖倉,轉移到了滎陽城裡。
別小看這一轉,其實也代表了華雄在某種程度上,對丁辰的認可。
丁辰有點感激賈詡了!
如果不是死了楊阿若,如果不是折損了那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