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張煦離世(第1/2 頁)
水師的請求很快得到了批覆。
至於針對倭國的戰況。
平心而論,這一開始並不在大明君臣的規劃之中。
畢竟,倭國也是一個人口千萬的大國。
弘道帝與內閣成員都沒想到,他們的水師竟然還順手擊破了倭國的精銳。
不過,如今優勢已經立下。
考慮到谷王妃前陣子透過其他宗王,隱晦向弘道帝表明的意思,希望在出海一事上可以有所建樹。
弘道帝大手一揮,責令宗人府準備谷王世子的襲爵事宜,並且將他留在松浦島上,負責經營明軍水師的一處港口。
至於陸上。
水師可以有針對性奪取海港,並且常年駐紮兵力。
將松浦津作為一個開展海上貿易,打擊海盜的支點。
弘道帝並不反對海貿。
只要商賈願意交足了海稅,他樂得分出一口湯去。
但是對於走私,水師內外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
到了七月。
雙方正式議和。
倭國方面割讓島嶼,並且每歲要向大明進貢,換取戰爭的平息。
水師收穫了一塊海上的領土,開始有意識從大明內部,準備招納人員遷徙,並且鼓勵船員納妾成家。
準備透過長時間的經營,讓這裡具備自給自足的能力。
到了月中。
福王船隊擒獲了一支佛郎機的隊伍,將他們押解進京。
弘道帝由此,知道了西方世界對於海洋的探索進度。
而且,他們還建立了海軍。
這也讓大明君臣重新思考“水師”這個稱呼。
如果只在江河湖泊行動,那麼叫水師尚可。
但他們的勢力已經到達了海上,並且擁有了一支不弱的海上力量,再用“水師”似乎已經配不上當前大明的勢力了。
於是,“海軍”一詞正式成型。
……
國朝的開海行動愈發深入,並且成效顯著。
到了弘道五年。
大明國庫的開支,相比於建武十年,增加了兩成!
民間,對於弘道帝的歌頌此起彼伏。
這位剛滿二十歲的帝王,在不理朝政的情況下,儼然達到了如同其兄武帝一樣的名聲。
同樣是這一年,李從彧已經一百零二歲。
他本人就是一個活著的傳奇,在杏花村已經成了老神仙一樣的人物。
饒是這般,李從彧仍舊每日上山下山,顯得健步如飛。
正當所有人都以為,李從彧真的會像神仙一樣,永遠就這樣活下去的時候。
在一個清晨。
李從彧面對來給他請安的劍主“石寵”,竟然叫錯了名字,把石寵認成了他師父李挽。
這還不是湊巧。
而且,他好像忘記了自己已經是一個年過百歲的老者了。
見著一群中年的人,齊刷刷喊他師叔祖。
這可把李從彧氣壞了。
他哪有這麼老?
你們這群人,莫不是眼睛瞎掉了!
自己可是杏花村遠近聞名的俊俏後生,一個個把自己喊得這麼老,要是讓念念給聽去了怎麼辦。
李從彧像是頑童一樣與後輩們置氣。
後輩們知道他是錯亂了記憶。
可是這樣的年紀,腦子裡還能剩下點東西,就已經相當難得了。
石寵沒敢將這事告訴他師父。
已經年過八旬,而且腿腳不便的李挽。
李挽若是知道這事,肯定會不惜一切趕過來的。
可是,就他那身子骨。
真有可能將事情給辦砸掉。
相比之下,石寵選擇將這事告訴了小師叔“韋喜”。
韋喜與李挽不同。
他的年紀甚至還比李挽大了一歲。
可是韋喜常年登臺唱戲,又注意對身子骨的保養,八十來歲了仍然可以揮劍弄影。
而且,韋喜的腦袋也靈光。
如今“醉仙樓”已經像是大樹一樣,他的徒子徒孫們,將劍舞這一門手藝傳向了四面八方。
六十餘年的光景。
劍舞從無到有,如今成了聞名天下的一種技藝。
韋喜這位劍舞的創始人功不可沒。
他得知了二師叔的狀況,自己動身前往劍池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