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穀子(第1/2 頁)
今年收成好,稻穀顆粒飽滿,估計一畝地能產稻穀三石左右。
按照保守估算,三石,三百五六十斤上下,兩畝地就要近七八百斤稻穀,果然是個豐收年。
田間地頭的人,每一個人臉上都帶著笑意。
忙碌了一年,收穫是對勞動人民最好的回報。
上次去鎮子上買了些麵粉回來,今天中午程青硯和葉靈雨都沒有回去吃飯。
直接就在田埂上的樹蔭下啃起了餅子,這餅子在程青硯的要求下,加了雞蛋和的面,撒了細碎的小蔥花。
雖然冷了,但是比旁邊人吃起的硬邦邦的幹餅子,還是要好一些。
跟程青硯她們一起休息的人,只能覺得程青硯她們的餅子好像比他們的餅子好吃些。
他們一家人嚼吧著硬硬的幹餅子,要吃一口喝一口水。
程青硯和葉靈雨的餅子感覺沒那麼硬,她們倆吃起來好像那餅子香得很。
越吃越覺得自己手裡的幹餅子難以下嚥,最後乾脆只喝起水來。
程青硯倒是沒注意這些,她一個早上都沒有休息,把自己累的現在癱在地上根本不想起來。
葉靈雨則沒有喊她起來,自己在一旁將稻穀在借來的禾戽上進行摔打脫粒。
她們自己家暫時還沒有禾戽,只能先借用別人家的。
為了不耽擱別人家使用,她只能儘快給收割回來的稻穀脫粒。
有些人家,直接在田裡就進行脫粒,省去了把稻子在拉到曬穀場的時間。
她們家這塊田距離穀場不遠,所以先拉過來這裡放著了。
下午還要收割這塊沒割完的稻穀,彎久了的腰也需要站起來活動活動。
用禾戽給稻穀脫粒,既活動了身子,又沒耽擱農活,一舉兩得。
見此,程青硯也不好繼續休息,來到場上一起幫葉靈雨進行稻穀脫粒。
“娘子,午後我們便將這個東西拉到田裡,這樣就能省下一些搬運稻穀的時間了。”
葉靈雨摔打這手中的稻穀道:“這禾戽是借來的,不知何時主人家就會前來討要。如果想在田裡用了,是要快些割完稻穀才行。”
不然到時候,曬穀場上,有沒有她們家曬穀子的地方就不知道了。
“那下午咱倆換著來,抓緊時間把田間剩餘的稻穀給割了。”
葉靈雨點點頭,田間還剩一畝多一點沒有割完的稻穀。今天早上在程青硯的幫助下,這一畝稻穀就剩了一點點。
如果下午努努力,天黑之前,說不定能完成。
這樣就可以藉助別人晚上休息的時間,她們在把穀子給脫粒了。
今天的天氣不錯,曬稻穀很好,同時田裡割稻子沒有遮擋物,也很曬人。
程青硯一個下午喝了一壺水,水壺都喝乾了。
務農務農,是真的累啊!
真是不能理解,之前上網的時候,總有人說城市待不下去了,就回家務農。
這個務農,是真的這樣簡單嗎?
不過這裡是古代,你看,連脫粒都需要暴力,沒有什麼機械化的裝置可以節省人力。
從播種到收割,全是人力。
條件好些的,家裡有頭老黃牛,能幫著拉拉稻穀,犁犁地。
條件不好的,只能一點點往板車上抱,再用人往曬穀場上拉。
條件更差的,比如她們家,只能一點點靠著自己把稻穀抱去曬穀場。
都是農忙,誰家的農用工具都不得閒呀!
好在勞動力付出了就有回報,田裡的稻子終於在天要黑的時候割完了。
程青硯直接就累癱在田埂上,連手指都不想動。
從來沒有幹過農活的人,手上今天磨出了水泡,腰個胳膊都感覺不是自己的了。
她還沒有幹多少活,田裡的活大多數都是葉靈雨乾的,葉靈雨卻從頭到尾沒有說過一句累。
也算是徹底的明白了一句話【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今天這種割稻穀的事情,她在穿過來之前在網上都很少見。
現在基本上都是全自動化,機械化農耕。還依靠著人力,苦力解決農耕的地方已經很少了。
可能在極其偏遠的山區,還保留著人工種植收割的習慣。
想想這就是大米的由來,不得不感慨一句,想吃一頓白米飯是多麼的不容易啊!
葉靈雨看到程青硯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忙過來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