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冤案(第1/2 頁)
看完了天幕上的這一段影片,幾位皇帝坐在那裡若有所思。
其實也不能怪那些皇帝,畢竟坐在這個位置上的都是一些孤家寡人。
誰都不能被完全信任。
……
而齊橙看完了這個影片以後,去做了一點吃的。
完事以後也不想繼續刷影片了,就從書架上拿起一本舊書看。
隨便翻開一頁,說的是古代的冤假錯案。
天幕外的貴人們一愣,這主播怎麼淨找了這麼一些東西啊,能不能弄點有意思的。
比如放一下之前那個還珠格格。
齊橙看著題目琢磨了一下,要說古代的冤假錯案,那肯定是很多的。
最有名的應該就是岳飛的案子了吧。
但是他仔細的看了一下,這篇文章說的不是這個事情。
而是發生在明朝嘉靖時期的一個案子。
【嘉靖八年夏天的一個早上,天還沒太亮,一個叫張柱揹著水果筐去後海上貨。突然被地上不知什麼東西絆了一跤,他仔細一看,發現地上躺著個人,用手一摸,感覺那個人身體已經冰涼了。】
【當他看到手上全是血時,慌得把揹簍和其中的水果刀都丟了,匆忙地跑回家,爬到床上渾身發抖。】
【沒過多久,東廠差役憑著水果筐和血跡找到了張柱家,當場捉拿,抓回了東廠審問。理刑百戶李青負責這起案件,他認定李柱就是兇手,吩咐大刑伺候,結果張柱就是不承認殺人。李青沒辦法,只能武斷結案,上交朝堂。】
【但是這個案子到了刑部稽核的時候,還是被看到了破綻。】
【所以又安排衙役繼續調查這個事情。】
【真兇很快就被找到了,就是死的老太太的兒子張福。】
【刑部的郎中魏應召打算上書皇帝,這時候他又知道了另外一個訊息。】
【這個張福竟然是東廠李青的眼線,而且李青還提前給皇帝報告了,說這個魏應召收了賄賂。】
【嘉靖皇帝大怒,下旨痛斥刑部辦案官員,魏應召待罪下獄,此案交三法司會審!】
【主持會審的是都察院右都御史熊浹,二品大員看問題比魏應召這個五品郎中要高明。此案,案情明瞭,弄成這樣,完全是牽扯政治上的權力鬥爭。】
【熊浹是個好官,最後決定尊重事實,回覆嘉靖皇帝魏應召的判罰是正確的。當然,他也在奏摺裡留下了轉圜的餘地,建議將此案的人犯、證人、仵作等所有人“再行會審”。】
【熊浹是嘉靖皇帝信賴的大臣,曾經在“大禮儀之爭”中站在嘉靖帝的一邊,他現在才明白東廠錯了,他被欺騙了,但皇帝心裡還是不高興。】
【讓一個人認錯很難,讓皇帝主動認錯更難!朝臣指責東廠犯錯,以後自己依靠東廠監督朝臣,就不可能理直氣壯了,這會影響自己的統治。】
【嘉靖皇帝很糾結,到底要不要改判呢?他把案件有關的卷宗調到御前,仔細閱讀起來,讀著讀著發現了一個細節,促使他下定決心,不顧事實,製造一個大大的冤案。】
大唐
李世民有些驚訝,他原本以為是幾個官員收了賄賂,打算弄個冤假錯案出來。
沒想到連皇帝都下場了。
但是根據天幕上說的這個張柱就是一個賣水果的小販子。
他能和皇帝之間有什麼牽扯啊。
難道是先帝的血脈?
“承乾,你覺得這是因為什麼啊,這兩個人之間差的可是很多的。”
“父皇,這天幕之前說過這個皇帝的,他喜歡修道,而且也不是傳統的父死子繼,我覺得是為了皇位的牢固。”
李世民點點頭,認可了李承乾的這個猜測。
.......
【嘉靖皇帝前一位皇帝是他的堂兄朱厚照。】
【因為繼承方式的原因,他對堂兄留下的那些關係是很忌憚和討厭的。】
【比如朱厚照的那兩個不成器的舅舅就是被他治罪了。】
天幕外的眾人想了一下,這兩個舅舅就是偷穿龍袍的那兩位吧。
【我們接著說回這個案子,這個被冤枉的張柱之前是夏家的僕人。】
【而朱厚照的皇后就是出自夏家。】
【首先,嘉靖不顧真相,將熊浹以“徇情曲護”革職。】
【其次,責令刑部重審此案,對張柱“用刑追問”,就是要按東廠審理的結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