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風滿樓矣(第1/3 頁)
“寅末熊?那是何類?”,古今撓頭挾疑問道。
古牧遠緩定心神理清思緒,而後長舒一口氣後娓娓道來。
通常在深山老林之中,只消一些猛禽兇獸,此乃常理。
但在天地靈氣匯聚的古森遠林間,則會鮮有一些野獸,由於血脈有異,可跨修煉一途,世稱之為靈獸。
而多數靈獸血脈凡俗,且靈智欠佳,故而修煉速度較人類都略有不及,但其中倘若有血脈精良者,則只需日日耍玩于山水間,修為依舊可以直衝雲霄,此便是眾人常理解的靈獸。
而這頭寅末熊,應是一處古林之中的靈獸,其血脈繼承了靈虎,這其中緣由則或許是得了一些造化,亦或是祖輩血脈遺傳。
而作為靈獸通常天生神力,能碎石斷金,即專修體魄肉身,這也是作為靈獸的先天優勢。
古牧遠據古今的描述,結合對屍體勘查的推測,該寅末熊應是久飢未食致其體力不支,雖體質強大,卻是腑臟空乏,加之腹部乃是獸族的軟肋,這才不幸遭厄。
聽聞古今所描述的所有細節之後,雖是仍舊疑雲重重,但結果卻真真實實擺在眼前,眾人雖是不可置信,卻也只得安慰自己說古今實乃運氣使然。
此事非同尋常,若但傳出古今憑藉不到九歲年紀擊殺寅末熊,便是長者也必自愧不如,心說痴人說夢,更何況極有可能引發其他猜度,只得草草言之為奇蹟而已。
此外,家人皆疑惑這寅末熊怎會出現在禁地之中,更況且存於家族中百年內都未有人開啟過的材寶石室,雖是原因未明,甚至可能永不得解,但是不難推斷定不會是禁地建立之初便存活至今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處疑點:此物乃是古族的祖傳寶丹,倘若寅末熊吞吃了龍源丹(古牧遠為古今解釋,此丹並非傳說中的半聖藥龍元丹,而是伴生龍源之屬類的材寶為丹引煉製而成,屬於角品丹藥,可即便如此也不失為家族之重寶),應是爆體而亡才對。
反之若是萬里無一的產生異變後僥倖存活,應是修為暴漲,力貫長虹,以此寅末熊之威能,莫說擊穿石門,便是施力毀掉禁地也怕留有餘力,為何依舊被困石室之內,如今怕是兩謎皆難真相大白,直叫人百思不得其解,此處暫不多做計較。
古今隨後又將七重勁之秘公開,古牧遠聽聞後恍然大悟,只傳聞先祖創立此功後又留有解釋說明,只是近百年之內家族無人再未練成此能,只因全都依賴念道修為,而以七寸拳為煉體的過渡之引。
古今實為特例,如今真相已明,古牧遠這才解惑白疑,此後練成便不再提。
事蹟雖潦草描過,但依古牧遠而言,由於古今私闖禁地,卻又抹除一個隱患,所以以功抵過。正所謂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家族一致決定讓其面壁七日,古今也坦然接受,畢竟這乃古父為寬慰己心而所做的一個交代。
當夜,古父將寅末熊的精血採集下來,偌大的一頭靈獸的精血應有蠶豆大小,可這寅末熊的卻僅有豇豆約餘,實乃彌足珍貴。
古牧遠將精血交付至古今手中,並囑咐其若是日後培煉念器,便可以以此祭煉,古今聞言也不推脫,當即收在身上。
面壁之苦對他人而言倍感乏味,但對古今而言卻猶如厚待,因面壁期間不允許他人探望煩擾,故此可以靜下心來徜徉於天渡經內,凝神靜氣修行念道。
歷經一月禁地之行,當下古今的念丹氤氳凝繞,已不若以往,沌沌乎近一丈有餘,究其原因,天渡經之用功不可沒。
天渡經誠也高深玄奧,助益非凡,只教古今的念道一途高歌猛進,但古今在研習過程中卻經常隱有一種感覺,那便是此時念道的修行速度依舊受限,如若自己舉措更得當,則修行速度能夠更上一層樓,可至於施何法、行何道方能更迅一籌,他也說不出所以然,只就憑感而發,這種感覺一直藏在心中,因為不說都已被家人當做怪物,說出來只怕驚詫外人,遭他風涼。
較常人而言,這一月時間的修為直抵得上他人數年,甚至數十年的道果,此事若傳出去,必定驚天動地,人人言道,奈何他卻還不自知,心存不滿,臉皮實有城牆之厚,貪得無厭。
古今如今的念丹層級已達絕大部分常人在唸道一階時的高度,而且隱隱高出一等,但他卻並不願跨塹過凝丹期直赴二階錘鍊念力,而是不緊不慢、穩紮穩打。
自己並非鼠目寸光之流,如若此時心急進階,一心求成,必定得不償失、抱憾終身。
再者而言,自己怎可辱沒道本源法的名聲,故此依舊循序漸進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