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六道眾生陷輪迴(第1/2 頁)
辟支佛又稱緣覺,他們通常被描述為透過觀察十二因緣——即生命的生、老、病、死等迴圈往復的原因和結果。
進而獲得證悟,從而解脫生死輪迴,達到證得空性智慧,迴歸本源,了知宇宙人生諸法實相,常住喜樂的境界。
因此,他們這類修行小成者,亦被尊稱為“獨覺”,“緣覺”。
當我們轉向釋迦牟尼佛的左側,可以看到地藏菩薩的身影。在地藏菩薩的左側,有一位站立著,身著比丘裝束的阿羅漢。
阿羅漢們已經達到了身心六根清淨的境界,他們已經斷除了無明煩惱,如同殺死了內心的慾望之賊。
他們已經獲得了對宇宙人生真相的了知,明瞭宇宙萬物合一的法則。超脫了生死輪迴,證入了涅盤,獲得法身,可以不再入生死輪迴的狀態。
他們和佛菩薩等一樣,值得所有天人和世人的尊敬和供養,被稱為“應供”。
在他們的壽命未盡之前,他們仍然留在世間,過著清淨的梵行生活,少欲知足,戒德清淨,隨緣教化眾生,引導他們走向解脫之道。
在十法界眾生中,羅漢的地位和運用源頭能量的能力,低於佛和菩薩,和辟支佛,是小乘的修行果位。他們雖然已經達到了極高的修行境界,但仍然在追求更進一步的覺悟。
普光明天子繼續說道:
“以上所描述的正面聖人塑像,代表著四聖道法界的存在。他們已經橫跨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超脫了生死輪迴,可以免受六道輪迴的苦痛和煩惱,不再受困於生死的束縛。
除非他們發下宏大的誓願,為了普渡一切有緣苦難眾生,而自願分身再次進入輪迴之中。
他們雖然再次成為六道眾生中的一員,但他們的靈性會快速的進化和覺醒,因此少受或不會受到無明痛苦煩惱的束縛。
而是能夠成為靈性進化和學習的典範,成為了眾生學習的榜樣,引導著眾生走向開啟靈性成長的覺悟之路。”
“同學們,現在請將你們的目光轉向聖愛殿的右側。在這裡,你們會看到一組精美的雕像,它們分別代表著輪迴之中的三善道。
首先,讓我們來觀察最右邊的雕像,它代表的是‘天道’。在這組雕像中,你們可以看到男女天人兩位,他們身著華麗的天衣,頭戴美麗的花冠,腳下踩著祥雲,站立在我們面前。
他們的背景是日月繞須彌山頂,上面雕刻有各天宮殿及天人。在他們的世界裡,有清澈的泉水,繁茂的花樹,奇異的珍寶,以及各種瑞獸珍禽。
這就是我們天人的世界,一個清潔光明,富麗堂皇的世界,一個非人類世間所能比擬的世界,是六道輪迴中的最勝之道!
在天人的世界裡,生活是快樂的,壽命是綿長的,衣食、宮殿皆是自然化成;我們生來就有神通,包括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
六通中唯一隻少了一個漏盡通,這是成為智慧圓滿覺悟者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們完成靈性修習成長的要突破的障礙!
我們的生活無憂無慮,逍遙自在。一切所想所思,應念即至,可謂近乎隨心所欲!
然而,即使生活在如此美好的世界中,天人仍然不能超脫生死,還在輪迴中輪轉。而四聖道法界就是我們天人,要靈性成長的方向!
緊鄰著宏偉的‘天道’塑像的左側,矗立著另一組令人矚目的塑像——‘人道’。這組塑像由四尊栩栩如生的人物構成。
他們頭戴莊嚴的冠冕,身著華麗的長袍,手中各自握著代表人類文明的物品,如書卷、工具、樂器和法杖,站立在一片象徵著人類世界的浮雕背景之前。
這片浮雕背景中包含了壯麗的山河大地、波瀾壯闊的江海湖泊、蜿蜒起伏的山川、精緻典雅的園林、自由翱翔的鳥獸,以及忙碌穿梭的蟲魚,星際的飛船,汽車,輪船……
這便是世間人類所居住的世界,人類的家園。
在‘人道’的雕像中,人類的形象顯得平凡而真實。他們失去了神話中的神通,對十法界的存在所知甚少,無法像天道中的眾生那樣生活無憂、隨意自在。
特別是一些低緯度的星球,他們的生活充滿了苦難,快樂稀少,煩惱如同熊熊烈火,生命短暫得令人唏噓,僅相當於天道中的一或數十日。
然而,人類擁有複雜的思維活動,善於發明創造,能夠透過智慧和勞動改變世界。
他們擁有堅強的意志力,能夠造作善惡業因,尤其在苦難中的眾生,內心深處有著尋求解脫的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