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萬物靈系源頭心(第1/2 頁)
“他們的法身遍滿虛空法界,他們沒有自己的起心動念,而是隨緣響應和成就有緣眾生的善願。
他們無處不在,無所不能。根據有緣眾生善根和習性,他們還可以分身為不同法界的眾生形象,幫助一切有緣的苦難眾生,完成靈性修習的課程。
這種能量形式存在的法身,遍滿虛空法界的存在狀態,超越了我們所有物理和哲學的理解。它不以物質的形式存在,它是能量體的存在狀態,當處出生,隨處即滅。
它只能被心靈所感知,而不能被任何物質的形式來證實。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普通人類的五官只能感知到三維以內的世界。我們與我們生命層次較接近的生命,如動物和植物,有著直接的交流和感知。
然而,對於其他萬物,如石頭、土壤、水、桌椅、冰箱、電視等物體,我們通常認為它們是沒有生命的,沒有意識的。
實際上,這些物體也都有生命,也有意識和感觸,只是它們的生命層次較低。頻率振動也較低。
它們體內也存在著靈體,只是它們的外形與有情的生命不同,它們行動的能力較為弱小和遲緩,多從屬性而少主動性。
十法界中,還有以微塵能量形式存在的生命體,充滿了宇宙空間,卻又不佔據任何空間,它們是宇宙中無數微小而神秘的生命形式。
在宇宙的廣闊舞臺上,絕大多數的生命,是缺乏天眼通能力的生命所看不見的。
這些生命體遍佈在我們周圍,存在於我們所呼吸的空氣中,存在於我們所觸控的物體中,甚至存在於我們所感知的空間裡,甚至是我們的身體中。
它們的存在構成了宇宙生命多樣性的另一面,一個我們尚未完全探索和理解的神秘領域。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著一個被稱為零維度的神秘領域,它是所有存在的起點,是心靈的家園,也是我們所說的“一真法界”。
又被稱之為絕對宇宙、常寂光土、源頭之家、大同世界、極樂世界等等不同的名字。
在這個維度中,能量以一種透明的狀態存在,它超越了我們所知的物質世界。
是一種純粹的、未被振動和頻率所擾動的寂靜狀態。它蘊藏有生髮一切萬物的能力!
在這個維度裡,我們所熟悉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都無法觸及它的存在。
甚至是我們的心智,那些由思想、情感、意志和意識構成的複雜網路,也無法直接感知到零維度的奧秘。
只有當我們的內心達到一種完全的寧靜,沒有任何雜念,如同靜止的湖面一般,我們才能夠隱約感受到它的存在。
源頭一心,這個宇宙的本源靈識,是永恆不滅的。它隨著十二因緣的法則而生髮變化,這十二因緣是佛在教學中,解釋生命和宇宙現象的因果鏈。
一切眾生,從本質上講,都是清淨無瑕的。然而,由於過去的一念無明——即無知或誤解——因為念頭不覺,導致了妄動,從而產生了行為和造作。
這些行為和造作,又導致了業力的形成,即入胎之識。有了入胎之識,便有了現世的胚胎,進而形成了具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物體。
當生物體出生後,六根開始與外界接觸,產生六種觸覺,這些觸覺又帶來了六種感受。
有了感受,生物體便開始懂得了貪愛,而貪愛往往伴隨著執著。
為了滿足這種執著,生物體會極力去奪取,而這種奪取行為,便形成了未來世的業因。
有了未來世的業因,生物體就會經歷來世的生。而只要有生,就不可避免地會有老死,以及隨之而來的憂愁、悲傷和苦惱。
這就是十二因緣的順生門,即生命和苦難的迴圈。
相反地,如果沒有無明的心念妄動,就不會有行為造業,沒有行為造業,就不會有入胎之識,沒有入胎之識,就不會有胚胎這個色身。
沒有色身,就不會有六根存在,沒有六根,就不會有六種觸覺。沒有觸覺就沒有感受,沒有感受便沒有貪愛,沒有貪愛就不會有執著和奪取。
沒有執著和奪取,就不會有未來生之業因。沒有未來生之業因,就不會有未來世之生。
沒有生,就不會有老死,及一切憂傷悲苦。這就是十二因緣的還滅門,即生命苦難迴圈的終結。
然而,大多數眾生無法洞察這十二因緣的法則,因此他們不斷地在生死苦海中輪迴。
如果有人能夠真正理解,並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