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守靈誦經(第1/1 頁)
#
黃姚守靈:誦經聲中的生死幽思
在廣西賀州那片被歲月眷顧的土地上,黃姚古鎮宛如一顆遺世獨立的明珠,散發著古樸而神秘的氣息。在古鎮的生活畫卷裡,守靈誦經這一古老儀式,如同一條幽秘的文化脈絡,貫穿於生死之間,承載著人們對逝者的敬重與緬懷,對生命輪迴的敬畏與思索。
當夜幕像一塊沉重的黑布緩緩落下,黃姚古鎮的某一處宅院裡,一盞昏黃的油燈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光影在牆壁上晃動,彷彿不安的靈魂在掙扎。屋內,停放著逝者的靈柩,那深色的棺木在黯淡的光線下顯得格外肅穆。靈柩周圍,親人們身著素白的孝服,面容悲慼,或跪或坐,寂靜籠罩著整個空間,唯有偶爾壓抑的啜泣聲,才打破這令人窒息的沉默。
在這凝重的氛圍中,一位身著長袍的老者緩緩站起身來,他是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者,也是這場守靈儀式的主持者。他手中捧著一本古老的經卷,那經卷的紙張已經泛黃,散發著陳舊的氣息,彷彿在訴說著歲月的悠長。老者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到靈柩前的香案旁,將經卷輕輕放置在案上,隨後,他拿起三炷香,在油燈的火焰上點燃。那升騰而起的香菸,嫋嫋娜娜地在空中盤旋,似是在為逝者指引通往彼岸的道路。
老者雙手合十,將香舉過頭頂,對著靈柩深深鞠躬,口中唸唸有詞,開始誦讀經文。他的聲音低沉而沙啞,卻有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那經文的韻律,古老而神秘,像是從遙遠的時空傳來,在這寂靜的夜裡迴盪。“南無阿彌陀佛……”每一個音節都像是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在親人們的心中激起層層漣漪。
隨著老者的誦經聲,其他的親人也紛紛效仿,他們或低聲跟誦,或在心中默默祈禱。年輕的女子們,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卻強忍著不讓它們落下,只是那顫抖的嘴唇和哽咽的聲音,洩露了她們內心的悲痛。男人們則挺直了脊樑,目光堅定地望著靈柩,彷彿在向逝者承諾,會守護好家族的榮譽與傳承。孩子們依偎在大人的身邊,眼中滿是懵懂與恐懼,他們或許還不能完全理解死亡的含義,但在這莊嚴肅穆的氛圍中,也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常與脆弱。
在黃姚的傳統中,守靈誦經有著深刻的內涵。這不僅僅是對逝者的一種送別儀式,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慰藉與寄託。人們相信,誦經的聲音能夠穿越陰陽兩界,傳達生者對逝者的思念與牽掛,同時也能為逝者的靈魂祈福,助其早日往生極樂世界。而這經文,大多是從祖輩傳承下來的佛教經典,蘊含著深厚的哲理與慈悲為懷的精神。在一遍又一遍的誦讀中,親人們的心逐漸平靜下來,他們在經文的指引下,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守靈的夜晚,漫長而又煎熬。除了誦經,親人們還需要時刻留意靈柩前的香燭,確保它們不會熄滅。那閃爍的燭光,象徵著逝者的靈魂依然在世間徘徊,接受著生者的供奉與祭奠。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有親人起身,為逝者獻上一杯清茶,那嫋嫋升起的熱氣,彷彿是生者與逝者之間無聲的交流。在這期間,親人們也會回憶起逝者生前的點點滴滴,那些溫暖的笑容、關切的話語、辛勤的勞作,都成為了此刻心中最珍貴的回憶。
隨著夜深,寒意漸漸襲來。但親人們依然堅守在靈柩旁,沒有人有絲毫的怨言或退縮。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對家族的忠誠與對逝者的敬愛。偶爾,會有一陣風吹過,吹得窗欞發出“嘎吱”的聲響,彷彿是逝者在回應著生者的思念。而此時,誦經聲會愈發響亮,親人們希望用這充滿力量的聲音,驅散黑暗與寒冷,為逝者照亮前行的道路。
當黎明的曙光終於透過窗戶灑在靈柩上時,守靈的親人們早已疲憊不堪,但他們的眼神中依然透著堅定。在新的一天到來之際,他們知道,逝者將踏上最後的旅程,而他們的守靈誦經,也將成為這段生死離別中最深刻的記憶。隨著喪葬儀式的繼續進行,逝者將被安葬在家族的墓地中,與先人們長眠在一起。而守靈誦經的聲音,卻會永遠迴盪在黃姚古鎮的每一個角落,成為這片土地上人們對生死輪迴、對家族傳承永恆的思索與敬意的象徵。
在黃姚古鎮,守靈誦經不僅僅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對生命和死亡深刻理解的體現。它讓人們在面對生死離別時,能夠找到內心的慰藉與安寧,同時也讓古鎮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濃郁,如同一罈陳釀的美酒,越品越香,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無盡智慧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