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請纓(第1/2 頁)
韓陽府渭城縣衙內此刻熱鬧非凡,來自各地的起義軍首領們紛紛聚集在此處。大堂之上,氣氛凝重卻又透著一股激昂與豪邁。
在人群的最前方,端坐著四名威風凜凜、氣勢不凡的首領。
他們便是這支多達數十萬之眾的農民起義軍的核心人物,是這場轟轟烈烈起義運動的實際領導者。
儘管起義軍對外號稱擁有十八大營,但實際上真正掌握決策權和指揮權的正是眼前這四人。
這四位首領分別是任老六、赫陽棠、崔煨以及馬振河,他們各自有著獨特的性格特點和領導風格。
在這四位首領之下,則是十八大營的統帥們。
每個大營的兵力大約在 1 至 3 萬人之間。每一營還設有數名統領,這些統領負責具體的作戰指揮和部隊管理工作。
每位統領麾下管轄著四到六個營,形成了一個嚴密有序的軍事組織架構。
再往下細分,每一個營都被劃分為五個屯。每個屯有一百名士兵,由一名屯長帶領。每個屯又下轄著四到五名隊長,每名隊長統率著二十到三十人的小隊。
而每支小隊則進一步細分為五個伍長,每個伍長率領著五六名戰士。如此層層分級,使得整個軍隊的指揮系統清晰明瞭,能夠迅速有效地傳達命令和執行作戰任務。
在眾多統領當中,馬岱便是其中之一。他所率領的部隊在交口一役中遭遇重創,原本將近三千人的隊伍如今只剩下不到一千人。
然而,幸運的是,赫陽棠及時對馬岱的部隊進行了補充,使其重新恢復了戰鬥力。
‘‘諸位,我軍在交口一戰中使得清軍損失慘重,但是並不影響大局的走向,長安城以東義軍全部撤離到長安城西部,如今渭城周圍我軍兵卒高達二十萬,並且防禦裝置齊全,渭城外還建造了一個新城堡,所以我們應該踞守渭城,以逸待勞。同時派人打探清軍朵隆阿部的動向,再做下一步打算。”崔煨說道。
赫陽棠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另外,還需派人聯絡其他各路義軍,共同對抗來勢洶洶的清軍。
楊武治一臉嚴肅地提議道:“唯有團結各方力量,方能與那清軍一較高下!”
“好,就依你所言去辦!”任老六微微頷首,表示贊同,接著說道:“然而,我們亦不可消極等待,須得想方設法主動出擊,方可尋得一線生機。”
眾人圍坐在一起,開始了激烈的商議。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最終決定派出一支訓練有素且裝備精良的精銳小隊,悄悄潛入清軍後方,展開一系列的騷擾和破壞行動,以打亂清軍的部署和節奏。
就在這時,只見馬岱挺身而出,抱拳拱手大聲說道:“末將願率本部兵馬,深入敵後,大亂敵軍部署等,末將定不辱使命!”
赫陽棠目光凝視著馬岱,眼中不禁閃過一絲憂慮和凝重,然後他下定決心說道:‘‘好,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
其實,馬岱之所以會如此主動請纓,並非一時衝動之舉。而是他心中清楚地明白,這支由多方勢力聯合而成的起義軍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缺乏戰略目標,由於這支起義軍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他們只是盲目地抵抗清軍,沒有長遠的計劃和統一的行動方向。這導致他們在戰鬥中常常處於被動局面,無法有效地利用自身優勢,也難以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此外,起義軍內部可謂是一盤散沙,各路兵馬皆自行其是,彼此間毫無有效的協調與配合可言。
他們之間猶如繁星般散佈著數不清的矛盾和分歧,這些問題如同暗礁一般,時不時地讓起義軍的行動觸礁擱淺,甚至有時還會出現相互牽制、互為掣肘的尷尬局面。
如此一來,起義軍的整體戰鬥力便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和影響,宛如被重錘敲擊過的瓷器,裂痕累累。
其次,戰鬥力的匱乏無疑成為了制約起義軍發展的關鍵瓶頸。
由於起義軍既缺少足夠的技術支援,又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困境,因此無法制造出先進精良的武器裝備。
相比之下,他們的戰鬥力與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正規軍相比,簡直有著天壤之別,彷彿是瘦弱的孩童面對強壯的力士。
不僅如此,起義軍在重型攻城器械方面更是相形見絀,遠遠滯後於朝廷的水平。
那些威力強大的投石車、雲梯等攻城利器,對於起義軍而言,幾乎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從表面上看,起義軍在渭城一帶集結了多達二十餘萬的兵力,如果將渭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