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後周攻南唐之戰一(第2/3 頁)
梁城的外圍防禦工事逐漸成型,一道道堅固的城牆拔地而起,宛如巨龍般環繞著這座古老的城市,守護著它免受外敵侵擾。這一工程的完成,不僅極大地增強了城池的防禦能力,使得敵人望而卻步,更重要的是,它深刻體現了後周軍民一心、同仇敵愾的團結精神,以及面對外侮時不屈不撓、共御強敵的堅定決心。這段歷史,成為了後周乃至整個中華民族歷史上一段光輝的篇章,激勵著後人不斷前行,勇於擔當,共同守護國家的繁榮與安寧。
2月19日,春寒料峭之際,周世宗柴榮以非凡的膽識與決心,於金鑾殿上親擬詔書,昭告天下其將御駕親征淮南的壯志。這一訊息如同春雷般震撼朝野,瞬間點燃了前線將士們心中的熊熊戰火,他們深知,君主的親臨不僅是對敵的震懾,更是對他們無畏勇氣的最大肯定與激勵,無疑為疲憊的軍心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讓士氣空前高漲。
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周世宗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與深謀遠慮。他深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更明白穩定後方對於前線作戰的重要性。於是,他慧眼識珠,任命了久經沙場、經驗豐富的向訓將軍為東京留守,負責鎮守都城,確保朝廷的安全與穩定。向訓將軍的威望與能力,讓眾人信服,他的存在如同一座堅固的堡壘,守護著大周的心臟地帶。
同時,周世宗還特意請來了學識淵博、謀略過人的王樸先生作為智囊團的核心成員,輔助向訓處理政務與軍需。王樸先生以其廣博的知識與敏銳的洞察力,為後方的穩定與支援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援,使得各項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為前線的將士們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為了確保都城的絕對安全,周世宗還賦予了彰信節度使韓通以重任。韓通將軍以勇猛善戰、忠誠可靠著稱,他領命後,立即著手加強大梁城內外的安全巡視,不僅增加了巡邏兵力,還增設了多處暗哨與防線,確保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的耳目。在他的嚴密佈控下,大梁城彷彿被一層無形的盔甲所包裹,萬無一失。
此外,為了即將到來的決戰,周世宗還精心調遣了李重進與白重贊兩位大將。李重進將軍以勇猛果敢著稱,他率領精銳之師,迅速前往敵軍可能進攻的關鍵地點佈防,構築起一道道堅固的防線。而白重贊將軍則以其卓越的戰術眼光與指揮能力,負責協調各路人馬,確保各部隊之間的配合默契無間。兩位大將的聯手,無疑為即將到來的決戰增添了幾分勝算。
在周世宗的精心部署與全體將士的共同努力下,整個大周朝都沉浸在一種緊張而又充滿希望的氛圍中。人們相信,在君主的英明領導下,他們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與挑戰,最終取得淮南之戰的勝利。
然而,這場戰役的進展遠非預想中的那般順暢無阻。當李谷將軍率領著士氣高昂的部隊,對壽州城發起猛烈圍攻之時,卻遭遇了南唐守軍的異常堅韌與頑強抵抗。城牆之上,箭雨如織,滾石檑木不絕於耳,雙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僵持狀態,空氣中瀰漫著濃厚的火藥味與不屈的意志。
正當後周軍隊竭力尋找破城良策之際,南唐方面傳來了更為嚴峻的訊息——南唐名將劉彥貞,以其過人的軍事才能和豐富的作戰經驗,親自率領一支裝備精良、士氣飽滿的大軍,浩浩蕩蕩地前來增援壽州,誓要打破後周的包圍圈,解救這座危在旦夕的城池。
劉彥貞的援軍首先抵達了來遠鎮,這裡成為了雙方交鋒的前沿陣地。他深諳兵法之道,迅速佈下防線,穩固陣腳,同時密切關注著後周軍隊的動向。緊接著,他更是展現出非凡的戰略眼光,下令調動數百艘戰船,滿載著士兵與武器,乘風破浪,直逼正陽渡口,那裡正是後周軍隊賴以維繫補給與撤退的關鍵——浮橋所在地。
劉彥貞的意圖顯而易見,他欲透過摧毀這座浮橋,徹底切斷後周軍隊的退路,使其陷入進退維谷的絕境,從而一舉扭轉戰局。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水上攻勢,李谷將軍的眉頭緊鎖,心中充滿了憂慮。他深知,後周軍隊雖在陸戰上佔據優勢,但面對擅長水戰的南唐水師,卻顯得力不從心。一旦浮橋被毀,後果將不堪設想,不僅會導致大量士兵無法及時撤退,更可能引發軍心動搖,整個戰局都將因此陷入被動。
經過深思熟慮與反覆權衡,李谷將軍最終做出了一個艱難卻明智的決定——撤退。他意識到,保護浮橋和主力部隊的安全,是當前最為緊迫的任務。於是,他迅速調整戰術部署,一邊命令部隊加強對浮橋的守衛,一邊有序組織撤退行動,力求在保持最小損失的前提下,安全撤離戰場。這一決定,雖然暫時放棄了攻克壽州的計劃,但卻為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