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後周攻後蜀的戰爭準備(第3/3 頁)
並沒有滿足於此。為了進一步鞏固邊疆的防務,他決定再次增派兵力。於是,他派遣樞密院的王昭遠去往兩州地區,負責安排兵力部署。王昭遠接到命令後,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刻啟程前往兩州。
當王昭遠到達兩州時,趙季禮親自迎接了他。兩人見面後,相互寒暄一番,然後迅速進入正題。趙季禮向王昭遠詳細介紹了目前邊疆的形勢和防禦情況,以及自己所採取的措施。王昭遠則帶來了孟昶的旨意,傳達了朝廷對於邊疆防務的重視和期望。隨後,他們一同商討了如何更好地加強邊防力量,制定了一系列具體的方案。
時間來到了六月三日,這一天對於後蜀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天。孟昶再次下令,派遣捧聖控鶴都指揮使、保寧節度使李廷圭為北路軍首領,左衛聖步軍都指揮使高彥儔為招討使,武寧節度使呂彥珂擔任李廷圭副將,客省使趙崇韜為監軍。這四位將領都是後蜀的棟樑之才,他們的加入無疑為後蜀的邊疆防務注入了新的活力。
隨著這些將領的到位,後蜀的邊疆防務得到了極大的加強。他們齊心協力,共同抵禦外敵的侵擾,保衛著國家的安寧與繁榮。而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孟昶的英明決策與堅定支援。
相關人物介紹:
孟昶(919年—965年),字保元,初名承贊 [43-44](一說仁贊),後更名昶。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國後蜀末代皇帝,934年—965年在位。
明德元年(934年),孟昶被任命為東川使節;後孟知祥遇疾,立其為太子。同年7月,孟昶即帝位。明德五年(938年),改元廣政。廣政十年(947年),契丹滅晉,晉雄武軍節度使何建以秦、成、階三州求附。其後,又遣軍攻取鳳州。至此,盡有前蜀故地,得以偏安。廣政十一年(948年),殺丞相張業。與此同時,王處回等故將舊臣相次致仕。自此,孟昶始親政。即位初年,勵精圖治,衣著樸素,興修水利,注重農桑,實行“與民休息”政策,使得後蜀國勢強盛,北線疆土擴張到長安。但他在位後期,沉湎酒色,不思國政,生活荒淫,奢侈無度,朝政十分腐敗。 [41]此後,國勢日衰。廣政十八年(955年),周世宗伐蜀,前取四州盡入周境。廣政二十七年(964年),北宋伐蜀。廣政二十八年(965年),孟昶奉表出降,後蜀亡。後被俘至開封,封秦國公。數日後卒,年47歲。追封楚王,諡恭孝。
孟昶一般被稱為蜀後主。孟昶喜好文學和藝術,常與詞人唱和,對花間派發展有貢獻。同時對躲避戰亂入蜀及蜀中的畫家也較為眷顧,在位時西蜀畫壇名家輩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