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智者鄧府對弈·子墨舌戰群儒(第3/4 頁)
冀藉此良機一窺子墨之才,並尋求解答自身困惑。
子墨從容微笑,徐徐道來:“政道之奧秘,實在於政體架構乃朝局穩固之核心。君權之盛衰,往往直接左右朝局之安危。君主手握國家權柄,猶似巨舟之舵,其操縱之穩否,關乎航程之順逆。此外,社稷體制之執行效率、地方行政之組織結構,乃至軍權之配置,皆在深層影響朝局之穩定。官僚若各司其職,上下井然,如同車輪齒合,政令暢行,則國泰民安;反之,若官場腐敗,地方割據,軍權旁落,則朝局動盪,民心惶惶。故云:政體之構建,實為朝局穩固之基石也。”
眾人聞子墨之論述,皆心生欽佩,鍾離意更是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起身向子墨深深一禮,表達敬意與欽佩之情。
宋均再問:“經濟基礎與朝局穩固之關聯,子墨兄能否詳解?”
此刻,宋均已不再稱子墨為王爺,改口喚其為兄,意在拉近彼此距離。
子墨從容應答:“經濟基礎,實乃朝局穩固之另一重要支柱,二者關係猶如江河與堤岸,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朝局之穩,實與經濟發展之態勢、賦稅徵收之法度、土地分配之政策等緊密相關。歷覽盛世,經濟繁榮,民生富饒,百業興旺,朝局自然穩如泰山;反觀經濟凋敝,民生困苦,或遇重大經濟危機之時,朝局之穩固便如履薄冰,隨時面臨顛覆之險。故經濟之平穩發展,恰如朝局之定海神針,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眾人聞此論述,無不對子墨之見解心悅誠服,宋均亦上前躬身行禮,表達認同與敬佩之意。
恆榮此刻亦按捺不住,因其肩負著劉莊大興太學、發展文化教育之重任,正為此事冥思苦想對策,遂緊隨其後問道:“小王爺,對於文化與朝局穩固之關係,您又有何高見?”
子墨從容回應:“文化,雖無形無象,實乃一股強大的軟實力,於朝局之穩固具有舉足輕重之地位。文化認同與民族凝聚力,恰如精神紐帶,深深根植於民眾之心,對於維繫朝局穩定至關重要。吾輩當積極弘揚儒、道、佛之深邃思想,力推太學之興辦,強調宗教信仰之教化功能,以強化民眾對共同文化之認同,增進民族團結之情誼,從而鞏固朝局之穩固。文化之底蘊深厚,人心定則政令暢行如水,社稷穩定如磐;若文化衰頹,人心離散,則政令難行,社稷動盪不安。故言:文化者,實乃朝局穩固之靈魂也。”
子墨對文化之定位如此高遠,恆榮聽罷大喜過望,竟不顧大儒身份,匆忙向子墨行禮,子墨趕緊還禮言道:“老太師不必如此、學生掘見、學生掘見。”雙方用眼神交流了一下同時隨之開懷大笑。眾人亦紛紛拍手稱讚,一致叫好。
此時,伏恭略作思索,提出一個他認為較為冷僻之問題:“小王爺,近年來大漢天災頻仍,天災之變與政局之穩固有何關聯?”
子墨依舊鎮定自若,娓娓道來:“天災之變,實為影響朝局穩固不容忽視之要素。歷來觀之,地震、洪水、旱災等天災降臨時,不僅造成生靈塗炭、財物損失之嚴重經濟後果,更由此引發民生困苦、人心浮動,甚至誘發社稷動盪,直指朝局之根基。故朝廷應對天災之能力,實為衡量其政局穩固程度之重要標尺。災厄來臨時,若能迅速動員,妥善安置,救災如救火,百姓方能感念皇恩浩蕩,人心安定,朝局自然穩固;反之,若應對不當,救災乏力,民怨四起,朝局必會風雨飄搖,危如累卵。因此,治國者須深知:防災備荒,安民撫患,實乃保朝局之穩之長遠之計也。”
伏恭聞此,不禁愕然。這位王爺對天災與朝局關係之闡述竟如此透徹,連他這位專家都自嘆不如。伏恭毫不猶豫地大禮拜服,口稱:“王爺驚世之才,令在下敬佩不已。”
鄧禹忽而轉換話鋒,將那《永平國策》中飽含深意的“保儲法”提上議題,語重心長地道:
“子墨所創之保儲之法,其影響力之深遠,依老夫看來,精髓之處在於保儲法之施行,猶如朝廷之臂膀,使指顧間即可調遣百官,強化對整個體系的監察力度。此法既能震懾那些宵小之徒,防微杜漸,杜絕權臣篡權亂政、傾覆社稷之禍端,又能維護國之綱常倫理,確保江山永固,皇圖永昌。正所謂‘國有利器,可鎮乾坤’,不知子墨對此觀點以為然否?”
子墨聞此言,謙遜有禮,恭聲回應:“祖父高論精闢,孫婿深感欽佩。”
太常恆榮繼而發言,其聲沉穩有力:“保儲法為社稷之基石。擇忠貞且才智超群之士委以重任,政令因此得以暢行無阻,行政效率大幅提升。此舉猶如春風化雨,遍灑四野,既維護了社會秩序之井然,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