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都是非常有用的(第1/1 頁)
人們長期使用野生植物充飢,積累了不少經驗。
另一方面,中國曆來重視藥物與食物同源,本草學的發展也為野生植物的應用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知識和方法。
朱橚及其周圍的學者正是基於這些知識編撰了《救荒本草》。
這本書專注於記錄可食用的野生植物,這一點區別於傳統的本草書籍。
可以說,《救荒本草》是一本專事記載食用植物的書籍,它是傳統本草學的一個分支,並且標誌著中國本草學嚮應用植物學邁進的重要一步。
全書共有兩卷,記錄了四百十四種植物,其中有近三分之二是過去未被其他書籍記錄過的。
朱橚寫的書和老一輩那些本草書不太一樣,他是親自觀察植物,不會去糾結太多複雜的歷史考證,而是用簡單明瞭的語言來描述植物的樣子。
每講到一種植物,他還會配上一張插圖,文字和圖片結合得很緊密。
這本書的形式就像是專門介紹某一地區開花植物的手冊。
特別是裡面畫的插圖特別真實準確,這在以往的相關書籍中是比較少見的。
不管是幫助大家學習植物學知識還是尋找能吃的東西,《救荒本草》都是非常有用的。
因為作者本人有個試驗性的植物園,隨時都能仔細檢視各種植物。
所以他在書中能夠很到位地捕捉到植物的一些關鍵特徵,比如花的數量、葉子上的紋路還有花朵是怎麼排列的。
而且他還創造了一些術語,既能讓專業人員一看就懂,也很方便普通人瞭解和使用,用來簡練準確地說清楚植物的特點。
這對植物研究的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這本書裡,朱橚還分享了一些新鮮的辦法來去除某些食物的毒性。
根據古籍中提到豆子可以解除毒素的說法,他就琢磨出了將商陸這種有毒植物和豆葉放在一起蒸,以減低毒性的小技巧。
當他說到怎麼吃白屈菜時,更是提出了個獨特的方法:先將煮熟的植物放進細土裡浸泡,然後再反覆清洗,這樣可以把裡面的毒素給徹底去掉。
有人覺得,在近現代植物化學領域,吸附分離技術的使用可能是從《救荒本草》這本書開始的。
朱橚編寫的《救荒本草》,不僅僅在應對饑荒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且由於首次詳細研究了野生可食用植物,該書的影響甚至超越國界,十分深遠。
這本書在明代被多次翻印,吸引了許多學者模仿學習,逐漸形成了一種專門研究可食用野生植物的研究流派。
明代著名的藥學家李時珍在其名著《本草綱目》中高度評價了《救荒本草》,認為其非常詳細可靠。
他不僅大量參考了《救荒本草》的內容,還採納了它用來描述植物的方法。
另一位明朝時期的著名農業科學家徐光啟所著的《農政全書》完整收錄了《救荒本草》。
到清代,《古今圖書整合》這部百科全書性質的作品裡關於植物部分的內容,也大量採用了《救荒本草》中的插圖和說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