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唐三葬明見本性,五指山下師徒初相識。(第1/2 頁)
五行山下綠樹成蔭,溪流成疊,亂石成景,溫度清涼宜人,好一處人間仙境。
此時剛剛脫離了危險的唐僧正在糾結中。
我是誰?我在哪裡兒?我要去哪裡?
對了!我是唐王李世民的義弟唐玄奘,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取經的。
然而,另一種聲音在內心深處響起,我只是一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穿越者,一個逃避現實,沉浸在動漫世界裡的打工人?
或許,我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金蟬子,輪迴轉世,只因輕慢佛法被貶,現如今只需取得真經即可喚回真靈?
突然,唐僧的頭部猛烈地疼痛起來,彷彿有無數的針在刺穿他的大腦,讓他無法繼續思考。
記憶的片段如破碎的鏡子般散落一地,混亂不堪。
“佛法本空,何來輕慢之說?”
“心性本淨,佛性本有,覺悟不假外求,舍離文字義解,直徹心源。”
他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他終於找回了真實的自我。
是的,他即是金蟬子又是唐玄奘於現實的真靈,此世他只有一個真名,那便是唐三葬。
何為三葬,即葬天、葬地、葬眾生。
觀音姐姐曾囑咐他,要悉心教導他的三個徒弟,待他們一同返回西天,便可成佛。
可是我的徒弟從何而來呢。
一時之間,唐三葬有些迷茫,他不知道該如何尋找。
西天取經?
那我一路向西應該就可以吧?
如若有緣,自然可以順利收到徒弟。
打定主意之後,唐三葬忽然覺得身體一輕,整個人都神清氣爽起來了。
此時,被鎮壓了五百年的孫悟空也被遠處的動靜給驚動了。
什麼動靜?
哦,原來是一個凡人罷了。
這五行山因風景秀麗,經常有凡人踏足。
現在是又來了一個人了。
不知道先前觀音菩薩所說的取經人何時能到?
咦?這人怎麼往我這邊來了。
要知道,他這裡除了牧童和土地神仙之外,壓根就沒有踏足。
孫悟空突然察覺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地方,他雖然能察覺到一個凡人出現,但是卻無法看清對方的面目。
過了一小會後,孫悟空方才看到了對方的真容。
此人騎乘於白馬之上,其貌丰姿英偉,相貌軒昂。
其齒白如銀砌,唇紅口四方。
頂平額闊天倉滿,目秀眉清地閣長。
兩耳有輪真傑士,一身不俗是才郎。
好個妙齡聰俊風流子,堪配西梁窈窕娘。
可謂是美男子。
這人一副僧人的打扮,看上去倒像是一個真正的和尚。
等等,和尚?
這人莫非就是觀音菩薩所說的取經人?
一念至此,孫悟空不由得心頭一震。
這五百年來他在這五指山下受盡了苦楚,上有五方揭諦看管,餓時吃鐵丸,渴時喝銅汁,也就他這副金剛不壞之身不然哪裡扛得住。
倒是那五百年的孤獨才是讓他最為痛苦的事情。
好在有那幼童時常陪著他說話...
孫悟空想著五百年來的生活,心中扶起一股怒意,好在這五百年來的靜心,始終磨掉了他一些性子,以至於他很快就反應過來了。
立即意識到,自己的機會。
若這凡人真的是取經人的話,那豈不是意味著自己即將重獲自由?
至於保護他去西天取經這件事情,那倒是相當的簡單,屆時自己一個筋斗雲送他過去西天如來佛那邊就行了。
想到這裡,孫悟空頓時興奮了起來,身體止不住的顫抖,摩擦著身上的五行山的山石。
冷靜點,冷靜點。
孫悟空不斷的在腦海裡迴盪著這句話,等到心境平和下來,方才抬頭看去,卻沒有發現人影。
咦?人呢?
孫悟空心頭一緊,像是害怕對方聽不見一樣,高聲的呼喊道:“師父!”
孫悟空滿懷期待的聲音在空氣中流轉。
騎在白馬身上的唐三葬耳朵一動拍馬而來,知道他看到了露在外面的猴頭。
尖嘴猴腮,眼神銳利如炬。
頭頂苔蘚叢生,耳畔薜荔纏繞。
鬢角處青草搖曳,下頜處綠莎叢生。
眉間沾染著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