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比試才藝(第1/1 頁)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特別在於錢財二字。
不只是平民百姓家,國家更是如此。
一想到糧草軍餉,弘治帝窮的恨不得向大臣們借銀子。
歷代王朝,無論是旱災還是水患都會導致疫情肆虐。百姓吃不飽,性命堪憂,起義便無法避免。
若是派兵鎮壓,又需要大量錢財,國庫自然就更空虛。
再加上邊疆戰亂,關外各族也虎視眈眈,弘治帝簡直一個頭兩個大。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治國理政更是如此。
五年前,由於戰事連連,已經掏空了大半國庫。
無奈之下,弘治帝只得下令勳戚大臣們捐助餉銀,定的標準是“以三萬為上等”。
但積極響應的大臣卻不多。
就連富得流油的鎮國公也只是勉強擠出了一萬三千兩銀子,其中五千兩還是弘治帝偷偷塞給他的,否則鎮國公只出一萬兩。
這和弘治帝想的相差不是一點點。
有人說這個賬算的不對啊,鎮國公不是隻出了八千兩銀子嗎?
事實上,被逼著捐款後,鎮國公跑到宮裡向麗貴妃哭窮,說家裡都揭不開鍋了,陛下還逼著他捐餉銀!
麗貴妃無奈,她還得倚靠陛下在後宮生存,於是動用了五千兩的私房銀子給父親。
窮兇極惡的弘治帝居然偷偷留下了三千兩,卻堅持在賬面上寫道:鎮國公捐款一萬三千兩白銀。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也沒有風飄不到的角落,此事一度在後世成為了笑談。
滿朝捐款最多的當屬葉家,他們敲鑼打鼓地變賣了不少田產鋪子,捐了整整十萬兩。
葉家的中心思想是,窮誰不能窮皇后,苦誰不能苦太子,該出手時就出手,總不能被鎮國公比下去。
後來,弘治帝又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允許罪臣充餉贖罪,舉薦官員去江南籌餉練兵,甚至賣官都不在話下。
只要是來錢的道,都活躍著弘治帝的身影。
然而,今年的雨水來的實在太急,山東來報,稱膠東地區遇特大洪水。
這場洪水東起自威海衛,西至濰縣東關,硬將兩片海域連成了一片,整個山東半島幾乎全部淹沒。
更可怕的是,連最高的兩目山也在一天之中被淹沒了兩次。
膠東流傳著一句童謠:“天降大雨把山淹,一天兩沒兩目山,淹到濰縣城東關。”
就連剛建立起來的洪州城也未能倖免,直接被淹沒在滔滔的洪水之中,洪州百姓無奈只能西遷,一路流離失所。
處處都需要銀錢,弘治帝擔心的坐立不安,只能到皇后處討主意。
皇后淡淡一笑,朝臣們不願意捐銀錢的源頭其實還在弘治帝身上。
弘治帝天天哭窮,國庫裡尚有銀錢,但他就是摳摳索索的不拿出來。
既然弘治帝都這麼摳搜,大臣們自然也不願意拿自家的銀子填充國庫。
另外,當朝官員的俸銀低得可憐,為了養家餬口,官員們多多少少都得收受一些好處,否則一大家人怎麼養?
弘治帝讓官員們捐款,拿得太多會讓弘治帝覺得銀子來歷不明,回頭再來個秋後算賬怎麼辦?
因此大臣們都只是象徵性的拿出來一點點。
皇后思量之後說道:“各府官員並不是沒有銀子,而是不方便多拿銀子。既然現銀不方便捐,不如就號召官眷佈施。京中世家大族流傳下來的好東西不知凡幾,貴女們一支髮釵都不只幾百兩,可比她們手頭緊的爹爹闊氣多了。陛下仁慈,您再給官眷們一點好名聲,她們定會打破頭的搶,還愁沒銀子?”
弘治帝頓時豁然開朗,樂呵呵地說:“梓童說的極是!”
皇后最後還說了句:“陛下也別隻邀女眷,把她們夫家也都邀來,再弄個才藝比試,捐銀子多者勝,誰家不願意給夫人和女兒體面。”
弘治帝一拍大腿,誰說女人頭髮長見識短,自家皇后分明見識和頭髮一樣長!
:()求娶平妻?十里紅妝嫁你三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