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肉搏(第1/2 頁)
鬼子的尖兵小隊剛好五十人,和大隊鬼子的距離只有二百米,不存在放過他們去打後面的人這個問題。
這次的戰鬥也不再按以往的慣例由秦飛打響第一槍,而是由尖刀連的神槍手打響第一槍。在看到神槍手示意已經瞄準鬼子的小隊長後,孫連發下命令了:“一排一班,二排一班、三排二班,做好準備,待發令槍響,即單槍輪射,一槍斃命!”
他的命令立刻向下傳達,這種戰術是秦飛在最近的集訓中研究出來的。
以前都是分配目標,但是他發現效果並不明顯,尤其是在對上鬼子的時候。
因為鬼子在戰鬥中是經常移動的,而且人家戰術動作好,反應也快,大家一起開槍,很容易造成三、四把槍打在一個目標上,卻讓剩下的日軍瞬間反應過來,開槍還擊。
這樣的結果就是自己也有傷亡,明明開了四、五槍,卻沒消滅鬼子。
如果部隊配備有湯姆遜衝鋒槍之類的還可以,因為子彈射速快,彈雨密集,而且彈匣容量大,經打。
可是步槍不行,往槍裡壓子彈很慢,如果五顆子彈不能解決問題,再次裝填子彈的時間,鬼子的機槍、擲彈筒就會返回來,迅速給部隊造成傷亡。
不過這個戰術對付數量大的部隊時,就不見得有多有效了。
因為動態射擊畢竟不是人人打的都準,所以,第一槍、第二槍是致勝的關鍵。
如果不能在第一波打擊中讓讓日軍傷亡慘重,戰鬥結果就很難說。
但今天是個特例,彷彿是專為尖刀連驗證這個戰術效果而設立似的,鬼子剛剛派出一個小隊來讓他們練手。
練手當然只是一說,就孫連發剛剛說的這些人,都是整個尖刀連裡槍法最好的,不然也不會讓他們打這第一槍。
孫連發舉起槍,看到鬼子距離他們尖刀連已經不到一百五十米,向神槍手點頭示意。
隨著一聲清脆的響聲,鬼子小隊長一頭栽倒在地。
緊接著就是砰砰五十槍!
果然,如此射擊,鬼子也只是倒下一半,剩下的鬼子也在第一時間臥倒,舉槍還擊。
可惜,第一輪射擊後他們就不開槍了,而是低下頭,鬼子的還擊也就沒意義。
這時臥倒的鬼子身體一停頓,無論是趴著還是站著,沒有掩體是擋不住土崗上的輕重機槍的。
隨著道路兩側的輕重機槍一齊噴出火舌,整場戰鬥打響了!
各部隊按照分到的任務各司其職,比如一連什麼都不用管,專門用手榴彈壓制敵人。
因為他們的位置剛好處在鬼子三個大隊的中間,左、中、右的敵人都離得很近,扔起來手榴彈來根本不費什麼力氣。
二、三、四連分佈在公路兩側,按照剛剛那個戰術放排槍。
炮兵連則在最後面,集中的擲彈筒,對場中的鬼子進行精準炮擊。
於是日軍害怕了,他們不動,只能是被打死;可站起來向後撤退,後面的火力更猛烈。
但是在這時緊急關頭,日軍良好的軍事素質也就體現出來了。
在指揮官的指揮下,很快就開始反擊,而且反擊的子彈還打得很準。
但錯誤恰恰就在這個很準上,華松支隊在哪個地方開槍,哪裡就有槍口硝煙,鬼子的反擊也就衝著哪裡打回去。
這是基本的常識,秦飛的戰術理念就是建立在這些常識上的。
如果是連續射擊,士兵還在這個地方開第二槍,必然遭到鬼子的反擊。
如果此時不開槍,會出現火力中斷,而鬼子也可以從容還擊,變換戰術動作。
所以華松支隊的第二次開槍並不是原來的地方,士兵打完一槍後,就低下頭伏下身子,根本不開槍,開槍的是另一個連隊的人。
華松支隊在陣地排列上也出現變化,這回三個班一個排也不再集中在一起,或者排成一線,而是分作三個集團,這樣,每一次開槍是一個班。
當第三個班次的槍響以後,鬼子的傷亡已經達到一半了。
什麼班的槍法這樣厲害?當然不只是常規連隊了,一連的手榴彈加上炮兵連的擲彈筒,還有機槍連的輕重機槍,一輪打擊下來如果還能不去掉一半,那他們的伏擊幾乎就可以說是失敗了。
因為海內俊樹已經從一開始的連打帶炸弄得兩眼發矇中清醒過來,發現前面的兵力最少,撤退不是最佳選擇,唯有拼死衝過去才有活路,指揮部隊向前猛衝。
指揮刀一指,第一步兵大隊立刻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