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解釋(第1/1 頁)
第39章 《老子》解釋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標點已改過。小國寡民,是老子所謂道德之下的理想社會。小,動詞,使國小,寡,使民少,老子哲學支援小、少,政治主張反對兼併戰爭。在本章的最後說出他的社會理想,國無征戰,民無災難,老死,自然!
有什伯之器(效能十倍、百倍的器物)而不用(與後文“復結繩而用之”呼應),民重死(不是“畏死”,老子曰“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與“輕死”相對,“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所以老子主張改變統治以德治)不遠徙(包括征伐),有舟輿(可用來運輸和作戰的重灌備)無所乘,甲兵(武器)無所陳(對陣廝殺)。
這裡,老子談了兩個方面問題,用現代人的語言講,一是不要增大、延伸人的四肢能力,二是要留戀本土留住鄉愁固守本色。
老子之道:回覆初始,反對等級統治、利慾擴張、佔有慾膨脹;實現社會性與自然個體的和諧,要弱化強權、強力、強制、劃一。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老子的“德”,是德治,不同於現有統治,德治的生活是這樣的: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美其服,與甘其食相連,許多人以為是指衣著,吃和穿是生活的兩個主要方面嘛,但這樣理解老子所言不夠寬廣。美,老子不喜言美,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不為目,不稱讚華美華麗。這美不是以服裝為美,也不是贊服裝華美。亦如甘,不是享受;甘其食,是對基本生活需要的滿足,也是心理上的滿足。美其服,是對從事農耕生產的情願愜意,自得其樂。這樣,美其服,是更寬的領域更高的境界。生產與生活在一起的滿足,才安,才樂。所以,後來有陶淵明的內心真快樂。田園生活包含勞作。服,從事,擔負,見《論語·為政》:弟子服其勞。
“安其居,樂其俗”“民至老死”,與前文“使民重死而不遠徙”呼應。參見《管子》:“鄉殊俗,國異禮,則民不流矣;不同法,則民不困;鄉丘老不通睹,誅流散,則人不眺。安鄉樂宅,享祭而謳吟稱號者皆殊,所以留民俗也。”
“不相往來”的不是民,是鄰國。(國)往來,指結盟和戰爭,不相往來,即國無爭端,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