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舊文(第1/1 頁)
第407章 一篇舊文
我以前在如何看m國的文章中談到,m國需要哲學。其實哪個國家都需要哲學。只不過m國處於前列,引人關注,缺點易為人發現。因此,講講m國的故事:
m國衣阿華州有個叫考澤的農民,一直以種植玉米為生,風裡來,雨裡去,精心侍弄地裡的玉米,但生活依舊,沒什麼變化。考澤常常呆想,幻想金黃色的玉米會變成金燦燦的黃金。有一天,考澤在網際網路上看到一則訊息,國外生產出了燃用乙醇的汽車。人們習慣於把玉米看做糧食,考澤卻產生了用玉米來加工乙醇的念頭。考澤後來找到了一家科研機構進行合作,玉米“深加工”後,其附加值開始成倍增長,他玉米變黃金的夢想終於實現了。故事沒有完,——因為乙醇既可以減少溫室氣體,又可以減少m國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從玉米中提煉乙醇成為解決m國能源短缺的新辦法,憑著這種創新,考澤成為m國《時代》週刊評選出的當年度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故事還沒有完,——對玉米擴大了的需求,導致玉米等糧食價格的飆升,本來土地、糧食等資源對於過度增加的世界人口相對不足,這樣變得越發緊張,甚至出現糧荒的危險。
世界各國玉米“變”乙醇的生產專案紛紛叫停。我國的一些同類專案,裝置上了沒有執行就停在那裡。
玉米是可再生的,但土地是稀缺的。人們只是看到其一,想不到其二,看到一個方面,而看不到另一個方面。糧食與能源,對於人類的生存來說,有主次之別。個人或行業的商業利益,對於人類生存來說,更不能同日而語。故事之所以成真,個人的夢想與人類發展的困境解決“不謀而合”,這是失誤的誘因。能源緊缺,環境惡化,這是當今人類面臨的兩個主要難題。然而,解決這兩個難題,有其它很多選擇,也許有的選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絕對不能簡易處之,——解決一個問題隨之帶來一個更大的問題。在多種出路、辦法中,選擇一個更好的長遠的解決之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包含重要的哲學。更好,就要比較得失,權衡利弊,孰長孰短,哪大哪小,要綜合全面考量。任何事情和辦法,沒有十全十美的,要從大的方面去選擇,去思考,不畏艱險,不怕困難,向正確的選擇努力!比如可再生的、不竭的,環保的、零排放的能源,人們發現、正在使用的就有很多,儘管有的面臨推廣的難題,有的存在技術障礙,但是無論怎樣困難,我們不能選擇從土地爭奪作物,讓機器與人爭食!人們看問題不能只看眼前,要想長久;看問題不能只看到環節,要想到連鎖反應;要高屋建瓴,整體謀劃,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有超前的眼光,洞察的睿智,把握未來,不能忙於枝節,疏於引領。
偉大人物離不開辯證的智慧,人類的生存發展更離不開正確的思想及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