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第3/9 頁)
被外界的評價所左右。孫悟空起初對弼馬溫的官職並不瞭解,以為是個了不起的職位,後來得知真相後才感到憤怒。這提醒我們要不斷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不被虛假的榮譽所迷惑。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本回也提醒人們要關注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天庭的等級制度和對孫悟空的不公正待遇,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我們應該像孫悟空一樣,敢於對不公平的事情說“不”,為建立一個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而努力。
7. 文化傳承:
對神話傳說的傳承與發展:《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神話小說的經典之作,第四回中涉及到的天庭、神仙、天兵天將等元素,都是對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傳承和發展。這些神話元素不僅豐富了小說的內容,也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對道家思想的體現:《周易》是道家經典之一,強調陰陽變化、天人合一等思想。在《西遊記》第四回中,孫悟空的反抗精神和對自由的追求,與道家的思想有一定的契合之處。道家主張順應自然、追求自由,孫悟空的行為可以看作是對這種思想的一種實踐。同時,小說中也提到了一些道教的概念和法術,如弼馬溫的職責與道教的養生觀念有關,這也體現了道家文化對小說的影響。
對勇敢精神的弘揚:孫悟空的勇敢、無畏的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推崇的。他敢於挑戰天庭的權威,不怕天兵天將的捉拿,這種勇敢精神激勵著後人要敢於面對困難和挑戰,勇往直前。這種精神的傳承對於培養人們的勇氣和毅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天地人之道”方面,孫悟空在本回中的行為也有所體現:
天之道: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可以看作是一種天賦異稟,是“天”賦予他的能力。他憑藉自己的天賦,敢於挑戰天庭的權威,這是對“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的一種詮釋。他不滿足於天庭的不公平待遇,試圖透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命運,這也符合天道中對自強不息的追求。
地之道:花果山是孫悟空的出生地,也是他的根據地。這裡的山水草木孕育了他,給予了他力量和勇氣。孫悟空回到花果山後,得到了眾猴的擁護和支援,這體現了“地之道,厚德載物”的思想。他在花果山自封齊天大聖,也是對自己根據地的一種堅守和維護。
人之道:孫悟空的行為既有人性的一面,也有超越人性的一面。他的自尊心、野心、對自由的追求等都是人性的體現,但他的神通和勇氣則超越了普通人的能力。在與天庭的對抗中,他既展現了人的智慧和勇氣,又展現了超越人的力量和能力。這體現了“人之道,為而不爭”的思想,他的反抗不是為了爭奪權力和地位,而是為了追求自由和平等。
三、用周易哲學從幾個方面對《西遊記》第四回進行深度解析:
(一)乾卦與進取精神
孫悟空不滿足於弼馬溫的職位,自封齊天大聖,體現了乾卦所代表的剛健、進取的精神。他不斷突破現狀,追求更高的目標。
孫悟空——乾卦精神的完美體現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這一角色深入人心。他從最初不滿足於弼馬溫的職位,到自封齊天大聖,這一系列的行為和態度,深刻地體現了周易哲學中乾卦所代表的剛健、進取的精神。
乾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象徵著天,其卦辭為“元亨利貞”。乾卦所蘊含的精神,正是一種積極向上、不斷進取、剛健有力的精神。而孫悟空的形象,與這種精神完美契合。
孫悟空自花果山誕生以來,就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特質。他天生地養,無拘無束,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和創造力。這種活力和創造力,正是乾卦中“元”的體現,代表著初始的創造力和生命力。
當孫悟空被招安為弼馬溫時,他並沒有滿足於這個看似不錯的職位。他敏銳地察覺到了自己的價值被低估,意識到這並不是他真正想要的。這種對現狀的不滿和不滿足,正是乾卦中“亨”的體現,代表著通達和順暢。他明白自己有著更廣闊的天地可以去探索,有著更高的目標可以去追求。
於是,孫悟空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天庭,回到花果山,自封齊天大聖。這一行為,充分體現了他的剛健和果敢。他敢於挑戰權威,敢於突破現狀,敢於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這種剛健和果敢,正是乾卦中“利”的體現,代表著有利和適宜。
在自封齊天大聖之後,孫悟空並沒有停下腳步。他繼續與天庭對抗,不斷展現出自己的強大實力和不屈精神。他的這種不屈精神,正是乾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