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合縱謀局,劍指邯鄲(二)(第1/3 頁)
咸陽宮的密令如一道黑色的閃電,迅速劃過各國的朝堂,在陰影中串聯起一張危險的網。
燕國朝堂之上,燕王一掃往日的陰沉遲暮,眼中閃爍著餓狼撲食般的兇光。
在金碧輝煌卻又瀰漫著肅殺之氣的大殿內來回踱步,手中緊握著那柄象徵王權的佩劍。
劍柄上的寶石因他用力過猛而隱隱泛白。
“趙國,哼,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此次合縱,便是他們的喪鐘敲響之時。”
燕王猛地轉身,劍指下方群臣,“諸卿,吾燕與趙積怨已久,往昔之恥,今日必當血洗。秦國既已牽頭,吾等當傾盡全力,不可再有半分退縮。”
群臣齊聲應和,呼聲在大殿內迴盪,震得殿樑上的灰塵簌簌而落。唯有老將鍾離恪微微皺眉,上前一步,抱拳道:“陛下,趙國新勝,其軍精銳,韓飛羽又善戰,不可小覷。雖聯軍勢眾,然協同作戰,最怕各自為戰、人心不齊。當務之急,需與秦、楚等國商定詳細作戰方略,明確各方職責,方有勝算。”
燕王神色稍緩,點頭道:“鍾離老將軍所言甚是,傳我詔令,速派使者前往秦、楚,約定會盟之地,共商伐趙大計。”
與此同時,秦國使者快馬加鞭,穿梭於各國官道,所到之處,馬蹄揚起的沙塵遮天蔽日,宛如不祥的陰霾籠罩大地。
抵達楚國時,新楚王正被困於朝堂紛爭的泥沼之中。
望著秦國使者呈上的密信,眉頭緊鎖,心中五味雜陳。
“陛下,秦國此謀,雖意在趙國,可我楚國剛經內亂,元氣未復,貿然出兵,怕是……”
相國孫乾憂心忡忡,在一旁低聲勸諫。
新楚王冷哼一聲:“若不參與,秦國豈會善罷甘休?如今我楚國,恰似在懸崖邊緣,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參與合縱,或還有一線轉機,可謀得戰後些許利益,重振國威。”
言罷,楚王挺直脊樑,下令召集殘破軍力,籌備糧草輜重,準備奔赴會盟之地。
會盟之地選在魏韓交界的汜水之畔,此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且處於各國交通要道,便於聯軍集結排程。
秦國大軍率先抵達,黑色的營帳連綿數里,如同一座鋼鐵鑄就的城池,營帳上空飄揚的黑色“秦”字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透著令人膽寒的威壓。
秦王身著玄色龍袍,頭戴冕旒,高坐於中軍大帳之中,下方眾將盔甲鮮明、神情肅穆,等待著各國諸侯的到來。
燕國軍隊隨後而至,燕王親率精銳,身著藍色戰甲,步伐匆匆,步入大帳時,還帶著幾分北國的風霜與不甘示弱的倔強。
與秦王匆匆寒暄幾句後,便在一側落座,目光時不時掃向帳外,似在估量著此次聯軍的實力。
楚國軍隊姍姍來遲,衣衫襤褸、神色疲憊計程車卒們拖著沉重的步伐,在新楚王與一眾將領的帶領下走進會盟區域。
楚王身著華服,卻難掩眼中的憔悴與無奈,步入大帳後,強撐著笑意與秦王、燕王見禮,尋了個位子坐下,暗暗握緊了拳頭,想著定要在這場合縱伐趙之戰中找回楚國丟失的顏面。
大帳內,氣氛凝重得仿若能滴出水來。秦王率先開口,聲如洪鐘,在帳內迴響:“諸位,趙國新勝,其勢囂張,已然威脅到我等各國存亡。今日齊聚於此,便是要共商破趙良策,重定這天下格局。吾大秦願為聯軍先鋒,直搗邯鄲,挫其銳氣。”
燕王急不可耐地起身,接話道:“我燕國與趙相鄰,熟悉其邊境地形,可從北部邊境突襲,牽制其兵力,讓他們首尾不能相顧。”
楚王微微遲疑,起身拱手道:“我楚國雖新遭變故,但將士們報國之心拳拳。可從南部迂迴,截斷趙國與韓、魏之間的聯絡,斷其援軍之路。”
各國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熱火朝天,卻也不乏暗中較勁、爭搶功勞與資源的意味。帳中沙盤之上,代表各國軍隊的旗幟不斷挪動,模擬著各種作戰方案,時而聚攏,時而分散。
而此時,聯軍中的普通士卒們,在營帳外也有著別樣的心思。楚國士卒們圍坐在一起,小聲嘀咕著。
“聽說這趙國剛打了勝仗,兵強馬壯的,咱們這聯軍,真能打得過嗎?”一個年輕的小卒滿臉愁容,搓著手中的乾糧,乾糧粗糙得咯牙,卻也無心下嚥。
“哼,上頭的事兒咱管不著,只盼著能活著回去。聽說這次後勤還是那個蘇烈管著,之前他弄來糧草,救了大夥一命,希望這次也別出岔子。”旁邊的老兵嘆了口氣,往篝火裡添了根柴,火星四濺,映照著眾人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