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派出李牧出使燕國,與燕王達成共識後成為朋友!(第1/2 頁)
不久前的戰役落下帷幕,趙孝成王深知,發展經濟改革勢在必行。
所謂經濟改革,乃是推動水利工程建設與大赦天下,使罪犯提前歸家。
然而,趙孝成王派遣馮遠前往新興之燕國境內。
馮遠回國後,畢恭畢敬地來到趙王面前,拱手回憶著這幾日在燕國的所見所聞。
趙王聞之,旋即召叢集臣會議。會議結束後,趙王採納眾臣之建議,即刻推動經濟改革,改善水利工程。
至此,經濟改革轟轟烈烈地展開。
經濟改革已然推行,武將之歷練尚未開始,雖趙國軍隊已歷經一次改革。
然欲使兩國友好,必遣一人前往歷練。
趙王當即言道:“遣李牧出使燕國,與燕王達成共識,結為友邦!”
李牧領命之後,精心挑選了數名得力隨從,便踏上了前往燕國之路。路途之中,李牧聽聞燕國邊境有匪患肆虐,不少商旅深受其害。李牧心想,若要與燕結為友邦,此等亂象需得解決。於是他帶領隨從暫駐邊境小鎮,暗中調查匪患之事。
數日後,經過一番艱苦的探尋和縝密的偵查,李牧終於成功地掌握了匪首巢穴的確切位置。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處巢穴竟然隱匿在一座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山谷之中。谷口狹窄,兩側山峰高聳入雲,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面對如此險峻的地形,李牧並未退縮,反而在腦海中迅速構思出一條妙計。他果斷下令讓隨從們四處散佈一則假訊息:聲稱有一批稀世珍寶即將途經此地被運往燕國都城。這批寶物據說價值連城,足以讓人垂涎三尺。
不出所料,貪婪的土匪們聽聞這個訊息後,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鯊魚一般,傾巢而出。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此時的李牧已經率領著精銳部隊悄悄地埋伏在了土匪們的必經之路上。道路兩旁的山林草叢中,隱藏著無數嚴陣以待計程車兵。
當土匪們毫無防備地踏入包圍圈時,李牧猛地一揮手中的旗幟,剎那間,喊殺聲響徹雲霄。一時間,箭如雨下,刀光劍影交錯縱橫。李牧麾下的將士們如猛虎下山般衝向敵人,奮勇殺敵。
這場戰鬥並沒有持續太久,在李牧出色的指揮和戰士們英勇無畏的衝鋒下,土匪們很快便潰不成軍。
經過一番激烈的廝殺,匪患最終被徹底清除乾淨。
這件事情猶如一陣旋風,迅速傳遍了整個燕國。
訊息很快就傳到了燕王的耳朵裡,燕王對李牧的智謀和勇武深感欽佩。
當得知李牧即將抵達燕國都城時,燕王決定親自出城迎接這位英雄人物。
終於,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裡,李牧率領著隊伍緩緩走進了燕國都城。
城門口,燕王帶著滿朝文武早早等候在此。
見到李牧到來,燕王滿臉笑容地上前相迎,並向他表達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在隨後的會面中,氣氛融洽而熱烈。燕王再次對趙國此次仗義相助表示衷心的謝意,而李牧則趁機巧妙地提出了兩國結盟的事宜。
對於這樣有利於雙方發展的提議,燕王自然是欣然應允。
自那日起,趙燕兩國正式結為盟友,彼此之間的關係日益密切。邊境地區開設了眾多的互市,商人們頻繁往來,貿易活動日益繁榮。
趙國憑藉著與燕國的友好合作,國內的經濟得到了極大的推動,逐漸走向昌盛興旺的新局面。
隨著趙國的日益昌盛,其他諸國開始感到不安。
秦國國君召集大臣商議對策,認為趙燕聯盟必須瓦解。
於是派出密使潛入燕國,散佈謠言稱趙國欲借聯盟之名吞併燕國。
燕國朝堂之上開始出現分歧,部分臣子聽信謠言,向燕王進諫疏遠趙國。
燕王一時猶豫不決,李牧聽聞此事後,決定親赴燕國解釋。
李牧面見燕王,慷慨陳詞,表示趙國一心只想共同發展,並無二心。
並獻上趙國精心打造的寶物,以表誠意。
燕王看到李牧的真誠,又想到趙國之前的援助,心中疑慮漸消。
為了鞏固聯盟,燕王決定將公主嫁給趙國太子。
此訊息一出,各國震驚。趙燕兩國的聯姻讓聯盟更加穩固,兩國合力對抗外敵,其他諸侯國再難撼動。
從此,趙燕兩國在這亂世之中站穩腳跟,百姓安居樂業,書寫出一段佳話。
然而,好景不長。秦國豈會善罷甘休,秦王暗中訓練了一支死士隊伍,個個武藝高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