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新戰國七雄:趙國崛起 > 第86章 各國權衡,局勢暗流(一)

第86章 各國權衡,局勢暗流(一)(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

各國局勢:暗流湧動

韓國朝堂因暗援趙國之事,陷入兩難。暗遣的輕騎送糧途中,遭遇秦軍小股遊騎,一番激戰,雖突出重圍,卻折損大半兵力,糧草也所剩無幾。國君大發雷霆:“朕本念及唇亡齒寒,冒險援趙,如今卻這般狼狽,再議援趙,還當謹慎!”

大臣們噤若寒蟬,有親秦派趁機進言:“秦國強大,我韓若倒向秦國,許能保境安民。”可軍中將領力斥:“秦狼子野心,趙國若亡,我韓便是砧上魚肉,此時退縮,前功盡棄!”

朝堂紛爭不休,後續援趙行動就此擱置,陷入觀望僵局。

魏國使者至秦,奉上厚禮,言辭謙卑,欲求緩兵。

秦王嬴高卻目光冷厲:“魏國當看清局勢,助趙便是與秦為敵,早日歸降,方是正道。”

使者冷汗如雨,歸報魏王。魏王深知求和無望,可國內貴族依舊掣肘,不願傾力出兵,只象徵性增派少許兵力至邊境,名為援趙,實則自保,軍心動搖,進退維谷。

燕國這邊,因派出的千餘士兵未起作用,朝堂對援趙愈發冷淡。

匈奴那邊,起初答應擾秦後方,卻因收受秦國重禮,臨時變卦,按兵不動。

燕國國君索性召回援兵,閉關自守,還在邊境設防,防秦之餘,也防趙國兵敗難民湧入,十足的自保之態。

趙國都城內人心惶惶,趙王焦慮不已。就在眾人絕望之際,一謀士站出高呼:“大王莫慌,臣願出使齊國,以六城之地相贈,求齊出兵。”趙王無奈應允。

齊國朝堂之上,齊王面對趙國使者猶豫難決。這時,老將田忌站出來道:“大王,趙國一滅,秦必更強,對齊國威脅極大。今得六城,又可挫秦銳氣,此良機不可失。”齊王深以為然,當即決定出兵十萬援趙。

訊息傳至秦國,秦王嬴高大怒,欲先破齊趙聯軍。但丞相呂不韋諫言:“大王,齊軍剛動,長途跋涉,立足未穩。我軍可佯裝攻趙,待齊軍急進救援之時,設伏於半途,定可大破敵軍。”

嬴高採納其策。然而,齊國老將田忌亦非等閒之輩,行軍途中察覺異常,便令大軍停止前進,紮營堅守。

同時,派人聯絡趙國軍隊,兩面夾擊秦軍營地。

秦軍不備,頓時大亂,傷亡慘重。經此一戰,六國局勢重新平衡。

趙國危機暫時解除,各諸侯國都開始重新審視彼此間的關係。

趙國雖然暫時解除了眼前的危機,但其國內因為這場戰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都消耗甚巨,整個國家的實力已然大幅削弱。

趙王對此心知肚明,他深深地明白“唇亡齒寒”這個道理。

如果不能儘快找到應對之策,趙國恐怕難以長久自保。

為此,趙王緊急召集朝中諸位大臣共商國事。大殿之上,氣氛凝重,眾人皆眉頭緊鎖。

這時,一位足智多謀的臣子站出來說道:“大王,如今之計,當與燕國修好。燕國與我趙國相鄰,若能與其結成同盟,共同抵禦強大的秦國,則可保兩國無虞。”

趙王聽後,略作思索,覺得此計甚妙。

當下便決定派遣使者攜帶重禮前往燕國,表達趙國願與之修好結盟之意。

另一邊,燕國國君得知趙國遣使前來,心中亦是一番思量。

他深知一旦趙國被秦國所滅,那麼下一個遭殃的很可能就是自己的燕國。

如今見趙王主動示好,且誠意十足,燕國國君欣然應允,表示願意與趙國結為同盟,攜手對抗強秦。

與此同時,齊國在這一場戰役之後,其威望如日中天。

周邊的眾多小國眼見齊國如此強盛,紛紛派遣使節前來示好,希望能夠攀附上齊國這座大山以求庇護。

齊王見狀,心中暗自歡喜不已。他意識到這正是齊國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絕佳時機,於是下令全國上下整軍備戰。

積極籌備糧草物資,企圖趁著其他國家尚未恢復元氣之際,擴張本國的領土。

而剛剛在戰場上吃了敗仗的秦國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秦王嬴高對於此次失利耿耿於懷,心中憤憤不平。

他一方面責令相國呂不韋立刻整頓軍務,加強秦軍的戰鬥力。

另一方面則派出能言善辯之士分別前往魏國和韓國。

試圖說服兩國再次與秦國組成聯軍,一同出兵攻打趙國。

此時此刻的趙國也沒有絲毫懈怠。他們不僅努力鞏固與燕國的聯盟關係,同時還在暗中加緊

目錄
崩鐵:從格拉默開始的炎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