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青春年華(續)(第3/3 頁)
辦起了塑膠廠,生產各種塑膠製品。這個廠的位置在海邊不遠,一片叢林掩蓋,平時可能會散發出一些不好聞的味道。
當地政府還挺支援他開廠,認為為當地解決了就業問題,還做出了稅收的貢獻。其實這個廠的辦廠資金也不全是來自他自己的自有資金,有一部分來自原來的利益集團,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外資。這些外資內涵就豐富了,其實都是海外的毒梟,他們大多有正當的企業掩護身份。
劉天豐在全球負盛名是毒王,但很少人見過他真面目。他一般交易都用化名或者心腹前往。他不是那種明面上的危險,而是因為他背後的網路和神秘的力量無人知曉到底有多龐大。
當時他這個塑膠工廠就是他的製毒基地,只是當地的村民來這裡工作的他們並不清楚他們在生產塑膠產品的同時,劉天豐的製毒團隊也在這裡製毒。
誰能想到他一箇中專畢業生,居然自學化學成為製毒高手?原來在劉天豐做緝毒警察的時候,他就對冰毒產生了興趣,他研究了冰毒的化學成分,瞭解了它的製作過程和原料組成。他之後即使不做警察了,還會經常留意,他閱讀了很多化學方面的書籍。
對於如何提純冰毒,他自己在這個塑膠廠做了無數
次實驗,在簡陋的棚子裡一個人在裡面做實驗。沒有人知道他在幹什麼。
沒想到,他神不知鬼不覺地研究出來用很低的成本就能提煉出純度接近100的毒品。之後他透過之前的關係網,進行出貨。
他的貨不在國內出,主要透過邊境出到境外。他提純的冰毒晶瑩剔透,還能透過模具讓它變成像首飾一樣的形狀,給它進行精美的的包裝而避過了海關的檢查。
針對不同國家的情況,他有不同的方式出貨,不過他不自己出貨,只是製出毒。他在國和a國有自己的人際網和龐大的銷售渠道。表面上他就是個鄉鎮企業家,他除了塑膠廠,還在多地做了手袋廠、珠寶首飾加工廠等,這些都是幌子。
沒幾年,劉天豐就帶著村裡人發家致富,他自己也是賺得盆滿缽滿。但他不自私,還自費出錢給當地的鄉村修路,建學校,獲得慈善家的美名。
石駿捷前往福建的一個村子裡見劉天豐,兩人約好在他的農莊見面。劉天豐此時已經不再自己動手製毒了。他那些塑膠廠、手袋廠的法人都換了自己的心腹,他穩坐釣魚臺坐收利益。
配方始終掌握在他手裡,但生產線管理他不再經手。他開始逐漸淡出製毒,自己承包了一個農莊和村裡的茶園,做起了農產品的生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