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教導皇孫?(第1/2 頁)
朱元璋眉頭微凝,有些疑惑地問道:“為何?”
“陛下,在臣看來,若是貫徹這個思想,讓百姓只知聽從而不知為何要聽從,容易導致以下結果。”
“容易導致百姓盲目聽從他人的話,受到有心之人的蠱惑。”
“同時,這也讓一些普通百姓很難在心中對朝廷有太多的歸屬感,這一點在偏遠之地尤為明顯。”
“不論是秦末時陳勝吳廣起義弄出的‘陳勝王,大楚興’,還是漢末時黃巾起義弄出的‘蒼天已死,黃天當以,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其實都是利用百姓的盲目聽從。
畢竟對於大多都沒有上過私塾的百姓而言,仁義禮智信忠在他們的心中其實很薄弱的。
若是百姓平日生活過得去還好說,百姓還是很難被蠱惑,尤其是被蠱惑去做違法亂紀的事,他們往往都還清醒。
但是一旦遇到天災,或者國家動盪,百姓生活過不下了,那麼只要有心之人蠱惑便會形成不穩定因素。”
“這便是為何有些地方施行政令極為暢通,有些地方則是舉步維艱,其中便是因為有些地方百姓只知宗族而不知朝廷,不懂得何為忠君愛國,朝廷的政令是否行得通還得看如土皇帝的豪族。”
“以上種種,其中便因為獨尊儒術讓一些文人習慣了保持自己超然性,會想辦法讓普通百姓難以讀書認字,如此一來,一旦朝廷有些政策侵犯了文人權益,那麼這些文人便會暗中阻撓,使得許多利國利民的政策夭折。”
“而這只是民不知造成的影響,若是官員不知又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官員不知?”
一直聽著朱昱的講述的朱元璋這時眼神中帶著不解。
朱昱見狀主動解釋道:“陛下,如史書上常有寫到皇城宮殿遭受雷擊,這麼多年來,各朝官員對此都認為是當時的君王失德,故這是上天給予的示警。”
聞言,朱元璋好奇地問道:“你不這麼認為?”
朱昱搖頭道:“陛下,臣自然不這麼認為,其實只是細細翻閱雷擊事件中的描述便可以發現形成雷擊的原因。”
“是何原因?”朱元璋問道。
“透過翻閱歷史記載,臣發現要產生雷擊事件,首先得有合適的天氣,如陰雨打雷的天氣,再者就是在該天氣下有個較高的事物。
這也是為何會有雷電往往擊於樹木,便是因為樹木往往高挺,同樣,皇宮宮殿容易遭雷劈也是因為皇宮周圍就屬皇宮宮殿最高,自然容易受到雷擊。”
見朱元璋兩人眼中流轉的懷疑,朱昱也不糾結這一點,他要是沒有記錯,好像老朱在位期間並沒有發生過雷擊宮殿的記載,反而是朱棣在位後遷都北京時宮殿遭了一次雷劈。
於是朱昱拉回話題:“臣藉此舉例便是想說,由於自漢武帝以來,讀書人都是好鑽研經學,而忽略事實,不知一些事情發生的本質,使得許多面臨變故時都是後知後覺。”
“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立則廢。
故臣認為對於擺脫獨尊儒術的帶來的影響,第二方面是朝廷根據正在面臨的一些問題,或者即將的問題建立一些研究專案。
比如臣為了改進大明武備,成立大明研究所,立下火器研發專案,這樣能聚集專業的人士合理解決問題。
同樣,臣以為可以成立一個專門研究大明寶鈔的專案,研究關於蒙元寶鈔為何發生變鈔,而我大明寶鈔又當如何避免再現元朝時期出現的問題,如何保持大明寶鈔不貶值等等。
又如立法,隨著大明處於不同的階段,定會出現新的問題,那時則需要設立新的律法進行預防。
又或者是剛才臣說及偏遠地方缺乏教化和對大明的歸屬感的問題,其實這些偏遠地區除了缺乏教化外,更重要是大明朝廷到地方的交通不便利。
當年始皇帝為了鞏固統治便是大修直道,至今不少官道都是在當年秦直道基礎上修成的。
若是能研究出一種修築材料或者修築技巧,使得大明中央到各個地方的道路更加暢通,這樣大明對地方的治理當更加得心應手。”
朱昱語氣稍緩,繼續道:“臣所說的總結而言就是透過科舉選拔出專業性人才,再透過設立研究專案,調動相關人才研究,從而提升大明國力。”
“如此一來,大明便如時刻在‘百家爭鳴’中且還在朝廷的控制內,大明這個池子便會有著源源不斷活水湧入,讓大明一直煥發生機,到時大明當是能做到漢唐時期的盛況,甚至超過漢唐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