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萬里長城背後(第2/5 頁)
散逃竄,放棄了塞外那些水草豐美、適合放牧的好地方,把它們都讓給了秦人。這個地方,後來人們通常稱之為河套,它坐落在長城的西北角外面。在秦朝的時候,人們管它叫河南地。蒙恬將軍到了這裡之後,對土地進行了細緻的劃分,並設立了四十四個縣來管理。為了加強邊防,他還把內地的一些罪犯遷移到這些地方來居住,這樣既能充實邊疆的人口,又能讓這些罪犯為國家的安全出一份力。蒙恬並沒有滿足於此,他趁著勝利的勢頭,繼續向北追擊匈奴。他們跨越了黃河,成功佔領了陰山等戰略要地,並在那裡又設立了三十四個縣。為了鞏固這些新佔領的土地,蒙恬決定在河上建造城池作為防禦要塞。同時,他還下令將之前燕國、趙國和秦國遺留下來的邊防城池進行修繕和擴建,使得這些城池更加堅固,能夠更好地抵禦外敵入侵。這項工程規模宏大,從西邊的臨洮開始,一直延伸到東邊的遼東,穿越了無數的山嶺和河谷,總長度超過了一萬里。因此,人們便稱這條由無數城池和防禦工事組成的防線為“萬里長城”。它不僅是秦朝北方的重要屏障,也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勇氣的象徵,至今仍然被世人所敬仰和傳頌。各位聽眾,你們知道嗎?雖然長城在蒙恬將軍接手之前就已經有了一些基礎,但這些部分都是斷斷續續的,沒有連成一片,而且長城的兩端也沒有現在這麼長。直到蒙恬將軍親自監督修建,這座後來流傳千古的長城才逐漸成形。當時修建長城,需要動用多少人力,耗費多少財力,這真的是個天文數字,根本無法準確計算。當時的老百姓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努力,他們的困苦和艱辛,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在這也就不再多加描繪了。
蒙恬將軍當時正忙著監督長城的修建工作,連續多日都在緊鑼密鼓地趕工。突然,他接到了秦始皇的詔令,命令他再次出兵去驅逐匈奴。雖然蒙恬已經回到了河南地(即河套地區),但他深知皇命難違,於是立即整頓軍隊,再次渡過黃河,向北進發。蒙恬將軍的軍隊勢如破竹,成功佔領了高闕、陶山、北假等地。然而,當他們繼續往北行進時,發現前方都是茫茫的沙漠和戈壁,幾乎看不到行人的蹤跡。面對這樣的環境,蒙恬決定停止繼續深入,他命令軍隊駐紮下來,並親自挑選險要的地方修築亭障(即邊防哨所),以增強防禦能力。同時,他還將內地的罪犯遷徙到這裡來駐守,以充實邊防力量。完成這些部署後,蒙恬將軍派人將情況奏報給秦始皇,並等待皇帝的進一步指示。不久之後,秦始皇的復詔又到了,命令蒙恬將軍返回上郡駐紮。於是,蒙恬將軍便率領軍隊從塞外南歸,回到了行宮,向秦始皇當面彙報了情況。秦始皇正在下令準備返回都城,他與蒙恬將軍匆匆告別,讓蒙恬留在上郡,負責統治塞外的地區。同時,秦始皇還下達了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要開闢一條直道,從九原一直延伸到雲陽,讓這條路變得平坦暢通。蒙恬將軍恭敬地接受了命令,沒有多說什麼,立刻送別了秦始皇,然後按照旨意開始著手辦理。然而,這個時候的萬里長城才剛剛修築不久,動用了數十萬的勞工,他們日夜辛勤勞作,但長城的修建進度卻還只完成了兩三成,才剛剛有個大概的樣子。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又要開始動工修建直道這樣的大工程,這無疑是給西北的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和困苦。他們累得叫苦連天,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加艱難。這真的是西北人民的厄運啊!在西北這一片廣袤的土地上,地形複雜多變,山地連綿不絕,層巒疊嶂,深谷蜿蜒曲折。想要在這樣的地方開闢出一條平坦的道路,簡直是難如登天。然而,蒙恬將軍卻憑藉著自己的權勢,肆意妄為,無情地驅使著百姓們去完成這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百姓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根本沒有力量去反抗這樣的壓迫。他們只能無奈地接受命運的安排,被迫應募前去修建直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不斷地開山鑿石,填平深谷,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挑戰大自然的威嚴。在這個過程中,無數人的生命被無情地奪走,他們的家人只能在家中默默哭泣,承受著失去親人的痛苦。然而,儘管百姓們付出瞭如此巨大的犧牲,直道卻始終未能完工。在秦朝的十多年間,人們只聽到了長城築成的訊息,卻從未聽說過直道告成的喜訊。這場浩大的工程最終只是成為了一場空耗民力、耗費國帑的災難。無數百姓的生命被白白斷送,國家的財富也被揮霍一空。這怎能不讓人感到悲哀和憤慨呢?每當夜深人靜之時,彷彿還能聽到那些失去親人的百姓們發出的淒涼嗚咽聲。他們的聲音在夜空中迴盪著,訴說著無盡的痛苦和無奈。
這一年是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在北方邊疆取得穩定之後,又開始籌劃征服嶺南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