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韓信自立為王(第2/4 頁)
您現在能有這樣的地位和成就,實際上是因為項王還存在,對漢王構成威脅,漢王為了籠絡您才不得不這樣做。您現在所處的境地,其實還是進退自如的時候,如果向左投靠漢王,漢王勝了,您可能會受到威脅;如果向右投靠項王,楚勝了,您自己就不會處於危險之中。項王與您本來就有交情,他時常掛念您,一定不會辜負您!如果您還是不肯深信,最好是與楚國聯合,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各自稱王。這樣楚漢兩國都不敢與您為難,這才是保全自己、確保安全的最好策略啊!”
從為韓信打算的角度來看,這個策略確實是最理想的。韓信笑著回答道:
“我以前在項王手下做事時,官職不過是個郎中,地位也不過是個執戟衛士,我的話他不聽,我的計策他也不採用,所以我才離開楚國歸順了漢朝。漢王授予我上將軍的印信,交給我指揮數萬士兵的權力,還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給我穿,把自己的食物讓給我吃。如果我背叛了漢王的恩德,一定會遭到不測。我已經發誓要誓死效忠漢王了!請您代我向項王表達我的謝意。”
武涉見韓信心意已決,無法再勸說他,只好告辭回去了。
韓信送走了楚國的使者武涉後,有一個人跟了進來。韓信回頭一看,原來是蒯徹,於是連忙邀請他入座。蒯徹開口說道:
“我最近學習了相術,我觀察您的面相,覺得您最多隻能封侯,但觀察您的背影,卻感覺您的富貴程度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韓信聽了覺得非常驚奇,料想蒯徹話裡有話,於是又帶著蒯徹來到了密室,屏退左右,與他單獨深入交談。蒯徹繼續說道:
“秦朝滅亡後,楚漢兩國為了爭奪天下,不顧百姓的死活,只是一味地爭鬥。項王從彭城起兵,轉戰各地,一直打到滎陽,威震四方。但現在他卻被困在京索地區,連續多年無法再向前推進。漢王則率領著數十萬大軍,佔據了鞏縣和洛陽這兩個戰略要地,倚仗著山河的險要,雖然每天與敵人交戰數次,卻未能取得任何實質性的勝利,反而屢戰屢敗。這就是所謂的智勇都陷入了困境。我分析現在的大勢,如果沒有聖賢之人出現,這場爭鬥是不會輕易停止的。您在這個時機崛起,處於楚漢之間,您的立場將決定楚漢兩國的命運。如果您幫助漢王,漢王就會勝利;如果您幫助項王,項王就會勝利。可以說,楚漢兩位主公的性命都掌握在您的手中。如果您能聽從我的建議,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中立,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靜待時機。以您的卓越才能,佔據著強大的齊國,如果再能吞併燕趙之地,等到時機成熟,向西進攻,為百姓請命,那麼誰會不服從您呢?哪個國家會不歸順您呢?將來您就可以主宰天下,分封諸侯。諸侯們都會對您心懷感激和敬畏,紛紛前來朝拜齊國,這不就是霸王的偉大事業嗎?我聽說,上天賜予的機會如果不抓住,反而會招致災禍;時機到來如果不行動,反而會遭受不幸。希望您能深思熟慮,不要忽視我的這番話!”
韓信說道:
“漢王對我非常厚待,我怎麼能為了追求利益而背棄道義呢?”
蒯徹又勸道:
“從前常山王張耳和成安君陳餘,他們曾約定為生死之交,後來因為張黶、陳澤的事情產生了誤會,兩人最終反目成仇,在泜水一戰中,陳餘被殺。您自己想想,您與漢王的交情,能比得上張耳和陳餘嗎?您所處的嫌疑之境,難道僅僅像張黶、陳澤的事情那樣簡單嗎?然而您卻仍然想要保全自己的忠信之名,認為漢王是個好人而追隨他,這豈不是大錯特錯!再來看越國的大夫文種,他幫助越國復興,使勾踐稱霸,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最終卻還是被勾踐所殺。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您的忠信,想必也不過就像大夫文種那樣罷了。而且我聽說,勇略過人以至於讓君主感到威脅的人,往往會自身難保;功勞蓋過天下的人,往往難以得到應有的封賞。現在您已經走上了這條路,如果您歸順漢王,漢王一定會對您有所畏懼;如果您歸順楚王,楚王又不會信任您。那麼您究竟打算怎麼辦呢?”
雖然蒯徹的話聽起來頗有道理,但韓信心中不免產生疑慮,因為蒯徹與漢朝並無仇怨,為何要勸自己背叛主公呢?於是韓信對蒯徹說:
“先生請先稍等,讓我仔細考慮一下,再做決定。”
蒯徹見狀,只好先告辭離開。過了幾天,韓信那邊一點動靜都沒有,蒯徹便再次前來見他,勸他果斷做出決定,消除疑慮,千萬不要錯過時機。然而韓信終究不忍心背叛漢朝,又自認為功勞巨大,覺得漢王不會對自己下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