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呂不韋的末路(第3/5 頁)
是像當年蘇秦那樣的反間計呢?因此,韓非子是不可輕信的。”
秦王聽後,面露猶豫之色,他詢問李斯:
“那麼,你的意思是要將他驅逐出境嗎?”
李斯趁機進一步勸說:
“大王,您還記得魏國的公子無忌和趙國的公子平原嗎?他們也曾留在秦國,但秦國並未重用他們,最終他們返回了自己的國家,並且成為了秦國的禍患。韓非子才華橫溢,如果他不能為秦國所用,那麼留他在世,將來可能會成為韓國的助力,對我們不利。因此,我認為不如直接殺了他,以削弱韓國的實力。”
秦王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下令將韓非子囚禁在雲陽。不久之後,秦王更是決定處死韓非子。韓非子在獄中得知這一訊息後,悲憤交加地問道:
“我究竟犯了什麼罪,要被處以極刑?”
獄吏冷冷地回答說:
“在這個時代,一個領域內不能容下兩個頂尖的高手。有才能的人,要麼被重用,要麼就被殺掉,哪裡還需要什麼罪名呢?”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命運,韓非子內心充滿了不甘與悲憤。他慷慨激昂地吟誦起詩來,詩的大意是:
“我寫的《說難》一書,果然難以言盡我的困境;《孤憤》之情,又怎能輕易平息?《五蠹》中所指出的社會弊端尚未根除,《說林》中的智慧又有何用處!就如同珍貴的香料因香氣而消耗殆盡,麝香也因臍下的香氣而遭遇殺身之禍。我韓非的一生,竟也落得如此下場!”
那個夜晚,韓非子絕望至極,他用自己的冠纓緊緊纏繞在喉嚨上,用力勒緊,最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韓王在得知韓非子自殺的訊息後,心中更加恐懼不安,他深知韓國的實力遠遠不如秦國,為了國家的存續,韓王決定向秦國低頭,請求將整個韓國作為秦國的附屬國,並願意自稱臣子,以此來換取秦國的庇護。秦王在得知韓王的請求後,認為已經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的,便下了一道詔令給內史騰,命令他停止對韓國的軍事行動,並接受韓國的投降。這樣一來,韓國便正式成為了秦國的附庸國,而韓非子的犧牲則成為了這場政治鬥爭中的悲劇性結局。
有一天,秦王在與李斯商議國事時,對韓非子的才華讚不絕口,但同時又惋惜他已經離世。李斯見狀,便趁機向秦王推薦說:
“臣下要向大王舉薦一位人才,他姓尉名繚,來自大梁,對兵法有著極深的造詣,其才能遠在韓非子之上,可以說是韓非子的十倍。”
秦王聽後,立刻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問尉繚現在在哪裡。李斯回答道:
“尉繚先生目前正在咸陽。不過,他性格高傲,自尊心很強,不是輕易能以臣子的禮節來屈服的。”
秦王聽後,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更加欣賞尉繚的才情與個性,於是決定以賓客之禮來召見他。尉繚被召見後,見到秦王只是長長地作了個揖,並沒有按照常規行跪拜之禮。秦王非但沒有責怪他,反而也回以相應的禮節,並將他請到了上座,尊稱為“先生”。尉繚見秦王如此禮遇自己,心中也頗為感動,於是趁機向秦王進言說:
“如今各諸侯國與強大的秦國相比,就如同郡縣與朝廷的關係。如果它們各自為政,分散力量,那麼秦國就可以輕易地逐一消滅它們;但如果它們聯合起來,形成合力,那麼秦國想要攻打它們就會變得非常困難。歷史上,三晉聯合就導致了智伯的滅亡,五國合縱也讓齊湣王落荒而逃。這些教訓,大王您不得不深思啊。”
秦王聽後,很是贊同,便問尉繚:
“那麼,先生認為應該如何做,才能讓諸侯國無法聯合起來,保持分散的狀態呢?”
尉繚沉思片刻後回答說:
“現在各國的決策,大多掌握在權貴之臣的手中。而這些權貴之臣,未必都忠心為國、智勇雙全,他們中的很多人只是貪圖錢財享樂而已。因此,大王您不必吝惜府庫中的財物,可以重金賄賂這些權貴之臣,以擾亂他們的決策和聯盟。雖然這樣做會花費一些錢財,但相比起能夠瓦解諸侯國的聯合,讓秦國得以安枕無憂來說,這三十萬金的投入還是值得的。”
秦王對尉繚的表現非常滿意,他將尉繚視為尊貴的上賓,給予他與自己相等的禮遇。在衣食住行上,秦王都儘量與尉繚保持一致,以顯示對他的重視和尊重。秦王還時常親自前往尉繚的住處,以長跪之禮向他請教各種問題,表現出對尉繚的極大信任和依賴。然而,尉繚卻對秦王的性格有著深刻的洞察。他私下對人說:
“我仔細觀察了秦王這個人,他的鼻樑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