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自然災害(第1/2 頁)
在三國紛爭的那個動盪不安、硝煙瀰漫的年代,命運似乎從未對這片飽經戰火摧殘的土地展現出絲毫的憐憫與溫情。一場罕見的旱災如惡魔般張開了它那猙獰的巨口,無情地席捲了東吳和蜀漢兩地,帶來了無盡的苦難與絕望。
天空彷彿被撕裂了一個巨大的口子,熾熱的陽光毫無遮攔地傾瀉而下,那強烈的光線如同一把把利劍,無情地炙烤著大地。原本奔騰不息的河流漸漸乾涸,露出了河底那乾裂的淤泥和慘白的石頭;肥沃的土地迅速龜裂,縱橫交錯的裂縫猶如一張張絕望的大口,吞噬著人們對豐收的最後一絲希望。原本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田野如今變成了一片荒蕪的焦土,曾經隨風搖曳的金黃麥浪和沉甸甸、壓彎枝頭的稻穗早已消失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那乾裂得如同龜背般的土地和成片枯萎、毫無生機的莊稼。
東吳境內,周瑜身著一襲白色的長衫,眉頭緊鎖,獨自一人站在高高的城樓上,遙望著城外那片乾涸的農田和遠處光禿禿、毫無生氣的山巒。他那雙深邃而憂慮的眼睛裡,倒映著這片被旱災肆虐得面目全非的土地。他的臉龐在烈日的暴曬下顯得有些憔悴,但那堅毅的神情卻從未有過絲毫的動搖。
“這場旱災來勢洶洶,糧食大幅減產,百姓們即將面臨饑荒,這可如何是好?”身旁一位身著重甲、滿臉愁容的將領憂心忡忡地說道。他望著那荒蕪的田野,聲音中充滿了無奈和焦慮。
周瑜深吸一口氣,彷彿要將心中的煩悶一併吐出。他那緊抿的嘴唇微微顫抖著,隨後語氣堅定地說道:“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想辦法應對,不能讓百姓受苦。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使命。”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城樓上回蕩,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心。
為了尋找應對之策,周瑜立刻召集了手下的謀士和官員。在寬敞的議事廳內,氣氛凝重而壓抑。眾人圍坐在一起,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憂慮和不安。
“我們必須儘快從其他地區調運糧食,以解燃眉之急。”一位頭髮花白、目光深邃的謀士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聲音略顯沙啞,但卻充滿了急切。
“但路途遙遠,運輸困難,且周邊地區恐怕也自身難保。”一位年輕的官員搖了搖頭,提出了自己的擔憂。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絕望,彷彿已經看到了調糧計劃的重重困難。
“那我們就組織百姓開展自救,興修水利,尋找新的水源。”另一位身材魁梧、神情堅定的官員說道。他的拳頭緊緊握著,似乎對這個方案充滿了信心。
“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短期內難以見到成效。”有人潑了一盆冷水,讓剛剛燃起的一絲希望瞬間又黯淡了下去。
眾人陷入了激烈的爭論之中,各種意見此起彼伏,互不相讓。周瑜靜靜地坐在主位上,聽著大家的討論,臉色愈發陰沉。他知道,每一個方案都有其利弊,每一個決策都關係著無數百姓的生死存亡。
“夠了!”周瑜突然大喝一聲,制止了眾人的爭論。“我們不能在這裡無休止地爭論,必須儘快做出決定。”他站起身來,雙手背在身後,在廳內來回踱步。
“調糧之事,必須去做。哪怕困難重重,也要想盡一切辦法。同時,組織百姓自救也不能耽誤。興修水利,尋找水源,這是長遠之計。”周瑜的目光掃過每一個人,語氣堅決。
與此同時,在蜀漢,諸葛亮也同樣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他身著樸素的長袍,頭戴綸巾,親自帶領著一群官員下鄉視察災情。一路上,塵土飛揚,烈日當空,每個人都汗流浹背,但諸葛亮的腳步卻從未停歇。
當他們來到一片農田時,眼前的景象讓所有人都驚呆了。土地乾裂得可以伸進一隻手掌,莊稼早已乾枯成了一堆毫無用處的枯草。一位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的老農跪在地上,雙手顫抖著撫摸著那乾裂的土地,眼中滿是絕望和無助。
“丞相,今年的收成幾乎為零,饑荒馬上就要來了。”隨行的一位年輕官員聲音顫抖地說道。他看著那片荒蕪的農田,心中充滿了恐懼。
諸葛亮沉默片刻,然後緩緩蹲下身子,輕輕地扶起那位老農,安慰道:“老人家,放心,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度過難關的。”他的聲音溫和而堅定,給人一種莫名的安慰。
回到府中,諸葛亮來不及擦拭臉上的汗水和塵土,便緊急召集了大臣們商議對策。在寬敞的書房內,眾人圍坐在一起,氣氛緊張而嚴肅。
“我們可以開放官倉,先發放一部分糧食給百姓,穩定民心。”一位大臣提出了建議。
“但官倉的存糧也有限,撐不了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