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又戰趙良棟(第1/2 頁)
(跟各位讀者老爺道個歉,因為本人疏忽,錯把第18章《又戰趙良棟》當成第17章釋出,而原來的第17章漏發,現已改正,求原諒!!!)
此時太和城雖然已破,但清軍也不甘失敗,他們憑藉著對城中地形的熟悉,頑強抵抗。
大理守備親自率領一支精銳部隊,從側面突襲明軍,試圖截斷明軍的後路。
唐文軍及時發現了清軍的動向,他率領一隊騎兵迅速迎擊。
兩軍在城中的主幹道上遭遇,立刻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混戰。
唐文軍在敵陣中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他的勇猛激勵著身邊計程車兵,明軍逐漸穩住了陣腳,並開始反擊。
在激烈的戰鬥中,唐文軍發現他們此時距離太和的縣衙已然不遠,他當機立斷,率領數名親信騎兵,不顧一切地衝向縣衙。
清軍見狀,紛紛圍攏過來,試圖保護縣衙,此時清軍大理的軍政兩級最高長官都在此處萬萬不能有失。
但勝利就在眼前,唐文軍等人更是豁出性命,如虎狼般兇猛突破了清軍的層層阻攔。
最終,唐文軍成功衝入官衙,與大理守備展開了殊死搏鬥。
在幾個回合的交鋒後,唐文軍瞅準時機,一刀斬下了大理守備的首級。清軍見主將已死,頓時軍心大亂,紛紛潰敗。
明軍趁機全面進攻,逐漸控制了太和城的大部分割槽域。
此戰明軍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士兵們疲憊不堪,傷亡近兩百人。
由此可見,西南的清軍戰鬥力是要遠遠超過湖廣清軍。
唐文軍無暇休整,此刻於他而言,時間比黃金更為珍貴,每一刻的延誤都可能招致滅頂之災。
他即刻派出信使,快馬加鞭向王克稟報戰況,急切請求進一步的指示與支援。
與此同時,他馬不停蹄地著手收集城內糧草。
幸得此前破城速度極快,清軍尚未及焚燒城中倉庫,致使太和城中的糧草盡入明軍之手。
大理不愧是雲南的糧倉,僅太和一城,明軍便繳獲糧草五十萬石,此數量足以供姚安的明軍支撐半年左右。
唐文軍將城內降兵妥善組織起來,又徵召了一批城內民夫,旋即全力開啟糧食轉移事宜。
與此同時,太和縣被明軍攻佔的訊息在大理府傳開,眾多散落在附近山區的抗清武裝聽聞此訊,紛紛前來投奔。
唐文軍對這些人基本是來者不拒,畢竟當下搬運糧食人手極為短缺,他們的到來恰似及時雨。
五十萬石糧食的轉移絕非易事,規模浩大,唐文軍一時間忙得不可開交,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而此時,洪承疇接到了大理送來的求援急信。
他目光一掃,瞬間洞悉王克的意圖,不禁驚呼:“不好!賊軍此去意在奪取大理糧草!”
此前,他一直將防備重心置於明軍對楚雄的可能進攻上,卻未曾料到明軍竟使出暗渡陳倉之計,悄然奔襲大理。
倘若大理糧草被劫,其後果不堪設想,不僅會使明軍的持久戰力大幅增強,更會令己方大軍陷入困厄之境。
剎那間,當年松山大戰的慘烈場景如鬼魅般浮現在他的眼前,松山一役,正是阿濟格率軍奇襲奪去他屯於筆架山上的糧草,方才致使十三萬大軍一敗塗地。
而如今,明軍奇襲大理這一雲南糧倉,歷史竟似要再度重演,怎不令他心驚膽寒。
“趙良棟,本經略命你即刻率督標人馬火速馳援大理,務必確保明軍無法染指那裡的糧草!”洪承疇言辭決絕,軍令如山。
“末將領命!”趙良棟此前效力於吳三桂麾下,如今洪承疇坐鎮雲南,他自然重歸其帳下聽令。
趙良棟得令後,不敢有絲毫懈怠,迅速點齊督標兩千人馬,風馳電掣般向著大理進發。
其部皆為精銳之士,行軍途中佇列整齊,雖速度頗快卻絲毫不顯凌亂。
而在太和城內,唐文軍一邊指揮著糧食的搬運,一邊安排人手加固城防,以防清軍援軍來襲。
那些前來投奔的抗清武裝,在唐文軍的調配下,一部分協助搬運糧草,一部分則與明軍士兵共同守城。
然而,搬運糧食的進度卻因人力與運輸工具的限制而略顯緩慢。
唐文軍心急如焚,他深知洪承疇的援軍很快便會趕到,若不能在此之前將足夠的糧草轉移走,此次突襲的意義將大打折扣。
數日後,趙良棟的軍隊逼近大理。他先派出斥候前去探查明軍的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