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天下歸心(第1/2 頁)
王克站在紫禁城的城樓上,俯瞰著這座剛剛恢復生機的京城,心中感慨萬千。
隨著康熙的死,天下大局初定,但他深知,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明軍內部,李定國、夔東軍、鄭成功等勢力各自擁兵自重,雖表面上尊王克為主,但暗流湧動,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內亂。
李定國,這位大明的傳奇將領,在西南地區根基深厚,麾下將士對他忠心耿耿。
王克深知李定國的忠義,但也明白他對南明舊主的那份執念。
於是,王克親自修書一封,邀請李定國進京一敘。
李定國收到書信後,心中亦是忐忑,他對王克的能力和志向頗為認可,但又擔心自己的勢力被削弱。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還是決定帶著少數親信前往京城。
李定國抵達京城後,王克親自出城迎接,這讓李定國心中一暖。
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中,王克屏退左右,與李定國促膝長談。
“晉王,如今天下初定,百姓渴望安寧,我深知您一心為大明,不知對日後的局勢有何看法?” 王克目光誠懇地問道。
李定國沉思片刻,說道:“國公,你是知道本王的,我追隨大明多年,只為恢復我漢人江山,如今國公成就大業,我自當全力輔佐。但我麾下將士跟隨我多年,還望國公能給他們一個妥善的安置。”
他的這番話其實已經變相的承認了王克的地位,在李定國看來,他忠於的是漢人血脈和正統。
王克和他也一起並肩戰鬥過,是信得過的戰友和夥伴,將這個天下交給王克,李定國內心其實是贊同的。
王克微笑著點頭:“晉王放心,諸位將士皆是有功之臣,我定會論功行賞。
西南地區仍需王爺坐鎮,我會授予王爺節制西南軍務的大權,繼續守護一方百姓。”
李定國聽後,心中的顧慮頓時消散,起身跪地:“本王願為陛下肝腦塗地!”
處理完李定國的事務,王克將目光投向了夔東軍。
夔東軍一直以來和他的關係都不錯。
王克起兵後,最先合作的就是劉體純、郝搖旗等?將領,在戰鬥中和他們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知道他們長期活躍在川鄂一帶,他們憑藉著複雜的地形和頑強的鬥志,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但是夔東軍多是貧苦百姓出身,他們為了生存而戰,對朝廷既有期待又有疑慮。
於是,王克派遣了一位深諳民生的官員前往夔東軍駐地,與郝搖旗等將領進行談判。
這位官員來到夔東軍後,看到的是一群衣衫襤褸但眼神堅定的將士。
他向夔東軍首領表明瞭王克的誠意:“國公深知諸位的不易,如今天下太平,國公希望能將諸位編入朝廷正規軍,給予軍餉和土地,讓大家能夠安居樂業。”
夔東軍將領聽後,心中十分糾結:“編入朝廷軍,我們自然願意,可我們擔心會被朝廷歧視,失去自主。”
官員連忙解釋:“國公已下令,不會干涉夔東軍內部事務,還會保留諸位的原有編制,只要大家一心為國,定會有光明的前途。”
收復夔東軍的過程還算是比較順利的。
以劉體純、郝搖旗為代表的夔東將領對歸於王克旗下並沒有多大的牴觸情緒。
相反因為王克對夔東軍一直非常友好,他們大多持歡迎的態度。
經過多日的談判,夔東軍終於同意接受朝廷的改編,王克成功將這股力量納入麾下。
而最難搞的則要屬鄭成功了。
他此時據守臺灣有非常安全的海外根據地。
不僅如此,在山東他也趁北伐機會搶佔了一些地盤,因此他也成為了明軍中除王克外最大的一股勢力。
他的實力不僅僅在體現在軍事上,在海外貿易方面也頗具影響力。
王克深知,臺灣乃華夏寶島,鄭成功又對大明忠心耿耿,若能將他的力量整合,將如虎添翼。
於是,王克派遣了一位能言善辯的使者前往臺灣。
使者見到鄭成功後,獻上了王克的親筆書信。
信中,王克表達了對鄭成功收復臺灣壯舉的欽佩,同時也提出了合作的意向:
“延平郡王,如今大陸已漸趨穩定,臺灣孤懸海外,若能迴歸朝廷懷抱,共同發展,定能共創輝煌。我願封你為臺灣王,世襲罔替,將軍可繼續管理臺灣事務,同時加強與大陸的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