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三部蠻族(第1/2 頁)
</dt>
&esp;&esp;大樹倒下之後,樹冠不再,生長在陰影中的樹木便會茁壯成長,最終,它們將取代大樹的位置。
&esp;&esp;同樣,當穩定的權利體系崩潰之後,社會必然陷入大規模的動盪;在動盪與混沌之中,新體系的幼苗也在會迅速成長。
&esp;&esp;只是,新生的樹苗未必美麗,很可能既“醜陋”又“野蠻”。
&esp;&esp;紅色的裙褲在遠方烽火的掩映下,顯得更加亮麗;熱氣流吹起黑色的秀髮,撩起美麗而嚴肅的容顏。
&esp;&esp;桔梗站在自家草廬的屋頂上,銀色的光芒在雙瞳中躍動,出色的夜間視力把森林邊緣的景色映入清麗的眸子中——血汙與火焰正在夜色中蔓延!
&esp;&esp;“三部蠻族!”
&esp;&esp;精靈巫女的語調依然低沉、平穩,但卻透著一絲壓抑和憤怒。
&esp;&esp;她默默叨唸著放火強盜的統稱。
&esp;&esp;所謂的“三部蠻族”具體是指: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這三支來自北方的民族。
&esp;&esp;和很多史學家設想的相反,這三部蠻族最初倒並不是野蠻的入侵者;相反,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倒是在很久以前,就被羅馬權貴“請”進不列顛的。
&esp;&esp;在條頓堡戰役中,萊茵河以北的蠻族部落雖然挫敗了羅馬人統治那裡的企圖,更讓羅馬皇帝用腦袋懟牆,羞憤大喊“還我兵團!”,但蠻族部落卻無法在眾多氏族間建立一個穩定的秩序體系。
&esp;&esp;羅馬人的秩序很糟糕,但羅馬人撤退後的無序卻更是地獄!
&esp;&esp;大小蠻族諸部間因為地界、水源、牲口甚至小孩打架等各種雞毛蒜皮,常年互車成一團;數百年間幾乎年年有戰,蠻族難民也因此戰亂成批逃離家。
&esp;&esp;其中,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這三個部族難民大批渡海來到了不列顛,並受到了羅馬-不列顛總督以及後續統治者們的“庇護”。
&esp;&esp;不過作為庇護的交換,這些體格高大的蠻人要為不列顛的領主、總督們效力,拿起武器或者農具,為“主人”耕作、作戰。
&esp;&esp;後面的事情就很套路了,幾十年後,來到不列顛的蠻族越來越多,散兵遊勇們逐漸集結,甚至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聚居區。
&esp;&esp;蠻族們既不信仰凱爾特的德魯伊,也不信仰羅馬人的“主”,而是頑固的崇拜自己野蠻的邪神——“輪轉之神”、“混元之神”。
&esp;&esp;在一些地區,人多勢眾的蠻族甚至還企圖廢除羅馬化的條文法律,執行自己野蠻的部私法私刑。
&esp;&esp;有些傢伙甚至還強迫羅馬化的凱爾特人“尊重”他們的習俗,要求他們拆毀教堂,不得唸叨德魯伊的咒語……
&esp;&esp;在零星的蠻族氏族中,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這三部蠻族人數最多,野心也更大;在阿爾託莉雅被選為王之前,他們甚至和還在日耳曼尼亞地區的親近氏族裡外相勾結,燃起了遍佈全不列顛的大叛亂和入侵,造成了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
&esp;&esp;阿爾託莉雅在前期受到不列顛人的廣泛支援的一大原因,就是因為人民無法再忍受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欺壓。
&esp;&esp;而亞瑟王的一大功績,就是挫敗了盎格魯撒克遜內外勾結、企圖篡奪不列顛、毀滅羅馬文明的企圖。
&esp;&esp;如今,她算是人亡政息;在圓桌騎士團覆滅之後,不列顛的各種總督、市長、貴族碎成了一地,各自為戰的地方勢力讓三部蠻族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他們再次展開了潮水般的叛亂和入侵!
&esp;&esp;領主們可以關閉城堡,囤積起糧食,在安全的石牆之內瑟瑟發抖,期待著與蠻族的和談;而羅西利這樣主要有自耕農和小商人為主體的村落,則自然無人保護,成了蠻族劫掠的首要目標。
&esp;&esp;而且,和魯莽的草寇山賊不同,這些強盜早有預謀,甚至有一套自己的計劃。
&esp;&esp;“這些蠻族並沒有追趕攜著細軟逃跑的村民,而是……”
&esp;&esp;桔梗觀察著情況,皺起了眉頭。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