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1/2 頁)
</dt>
&esp;&esp;向樾走到第一個書架,從上往下,將書籍仔細的看了一遍。
&esp;&esp;《一一九零年的社會》《山花港(1981)》
&esp;&esp;《傳統歌曲(截止到1991)》《悲傷的鳥(1799)》……
&esp;&esp;……
&esp;&esp;…《假如黑夜是一首黎明的歌(0)》
&esp;&esp;書架上的書籍全都寫明瞭年份,向樾看著最下面那列,《假如黑夜是一首黎明的歌(0)》這本書被放在了最中間的位置,順數過去,剛好是第五本。
&esp;&esp;他伸手點著書本,然後朝上看去,從左往右數著數字。
&esp;&esp;第五列,《假如黑夜是一首黎明的歌(0)》
&esp;&esp;第四列,《逃離海港(1897)》
&esp;&esp;第三列,《羊駝(6)》
&esp;&esp;第二列,《悲傷的鳥(1799)》
&esp;&esp;第一列,《一一九零年的社會》
&esp;&esp;取其中與列數相同的數字,則構成了一個年份:1、7、6、7。
&esp;&esp;第二個書架的提示詞很明顯,「地方」指的是哪裡,不言而喻。
&esp;&esp;不過,節目組應該不會將謎題設定的那麼簡單。
&esp;&esp;為了驗證自己想法的真實性,向樾依舊是順著書架的列數找到了關鍵字,合起來的卻是一個統稱:「淮陰」。
&esp;&esp;山北水南為陰。
&esp;&esp;第三和第四個書架粗略的看過去,來到第五個書架時,有關「傳統民風民俗」從入寨起就一直有本地人提起過,那就是「祭祀遙神」。
&esp;&esp;將所有的線索整合,加上書名號的話……
&esp;&esp;就是《1767年淮陰地區的祭祀民俗》。
&esp;&esp;「急急急急急向樾解密的時候怎麼不解說啊」
&esp;&esp;「你樾哥說不定太投入了沒記起來這是直播呢」
&esp;&esp;「樾哥:解說只會影響我破案的速度,觀眾只要看結尾就好」
&esp;&esp;「頭一次在節目中感覺如此無力」
&esp;&esp;「以前都是看嘉賓解密抓耳撓腮,現在怎麼是我們抓耳撓腮了」
&esp;&esp;向樾回到前臺,想驗證一下這個答案是否準確。
&esp;&esp;“老人家,請問您這裡有一本叫做《1767年淮陰地區的祭祀民俗》的書嗎?”向樾問道。
&esp;&esp;老者聽到這話,可算是變換了姿勢。
&esp;&esp;他顫顫巍巍的拄著柺杖站起身來,拒絕了向樾的攙扶後,老人家緩步走到了書閣內部,不過一會,他便從裡面走了出來,形如枯木的手上攥著一本書。
&esp;&esp;“年輕人……你要的書。”
&esp;&esp;老者將書遞到了向樾手上。
&esp;&esp;書名和向樾報出的名字一模一樣,的確是《1767年淮陰地區的祭祀民俗》。
&esp;&esp;向樾拿著書,感覺書頁有些合不上,翻開看後,發現裡面還有一本僅有巴掌大小的筆記本。
&esp;&esp;“老人家,這是……”向樾愣了愣,不由得問出了口。
&esp;&esp;老者又坐回了原位:“可能是上次來借這本書的人留下的吧……欸,年輕人,你拿著看吧……”
&esp;&esp;過後,他便不再說話,雙眼微闔著,一副要休息的模樣。
&esp;&esp;向樾朝老者微微鞠了個躬,輕聲的離開了。
&esp;&esp;或許是「地質學家」的技能發揮用處了吧。
&esp;&esp;除了那本書,向樾能得到那本筆記本可謂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esp;&esp;找了個僻靜的地方,向樾翻開了《1767年淮陰地區的祭祀民俗》。
&esp;&esp;節目組不可能真的找了一本書或者是自己編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