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李世民對趙崢的初次考驗(第2/2 頁)
唐朝有過多次終南山無雪的記錄。
住在終南山附近的小夥伴應該能想象的到氣溫有多熱。
也正是因為氣候溫暖水線北移。
也造就了隋唐朝三大敵人,高句麗,突厥,吐蕃。
而且還有隋煬帝這個超級敗家子把八九百萬戶的隋朝折騰的只剩200多萬戶。
所以現在李世民知道這是一套切實可行,可以讓糧食產量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豈有不興奮之理。
“賢弟,這化肥之法是否現在就可以推行?”
“自然可以,我們可以先教農人制作農家肥,農家肥也正好需要時間沉積發酵才能用。”
“其次就是推行養豬之法。”
“豬這種牲畜吃的多,長不大,而且豬肉乃是賤肉,想推行下去恐怕有些困難。”
李承乾對於民間的事情也不是一無所知,所以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豬長不大一個品種問題,另外一個是沒有閹割。把豬從小閹割後,性情就會大變,不再暴躁愛打架,反而會變得愛吃愛睡,自然就容易長膘。”
“閹割?就這麼簡單?那怎麼這麼久都沒人發現?”
“原因就是這麼簡單,但是發現這件事情並不簡單。大唐也許也有會這種手藝的人。但是對於一門可以生存的手藝人可能會敝帚自珍。”
李世民和李承乾點頭認可,這種技術普通百姓真未必會這麼大方的共享。
對百姓來說有一門可以安身立命的本事是非常重要的,這關乎自己的血脈能不能傳承下去。
又大概講了堆肥的一些注意事項,這個話題才算打住。
李世民和李承乾也不約而同的停筆甩了甩酸脹的手腕。
李世民心裡推測著增產後每年糧食稅收的增長,越算越覺得心驚,轉而對趙崢越加看重。
“得賢弟相助,想來征伐高句麗的時間也能提前了。賢弟想要何賞賜儘管直言,但有朕絕不吝惜!”
高句麗起源西漢末年,他實際是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
跟今天的北棒南棒關係不大,他最初就在今天吉林境遼寧內,屬於衛滿朝鮮被西漢攻滅後分裂出來的。
勢力本質上是我諸夏後裔。
據《史記》記載(舊唐書把高句麗歸為東夷,謂扶余之別種也!)
漢高祖劉邦時,燕王盧綰背叛漢朝,前往匈奴亡命,衛滿亦一同前往,並帶同千餘名黨徒進入朝鮮半島。
之後,衛滿召集戰國時齊國和燕國亡命者成軍,推翻了箕子朝鮮的箕準,並奪取箕子朝鮮的首都王險城。
衛滿即位,史稱“衛滿朝鮮”。
西漢末年朝廷衰弱,分裂出來的高句麗趁勢而起搶佔了玄菟郡(王莽搞丟的,也就是今天的遼寧東部,朝鮮的北部。)。
東漢光武帝建立東漢後,也沒有佔到便宜,高句麗聯合鮮卑人攻遼東郡。
也就今天雞嘴加雞嘴上面那一塊,並不是如今的朝鮮半島那個彈丸之地。
到唐朝時期,高句麗已經發展成一個佔據遼寧吉林等東北地區,加上半個朝鮮半島龐大勢力。
至於南棒那是新羅和百濟。
話題扯遠了。
“那請陛下給我一些黃金吧。”
趙崢也不客氣,這些農業技術指導書對唐朝的提升絕對是翻天覆地的。
而且現在是真的要搞,自己肯定得盯著,可能自己也得上手,這錢就當工資了,不拿白不拿。
“些許財貨如何彰顯賢弟的功勞?我意功成晉封為國公爵如何?”
李世民覺得只給錢顯得太小家子氣了,直接許諾一個縣公的爵位。
“陛下,我要大唐爵位無用,畢竟我也不是這方世界的人,些許虛名要了也無用。”
趙崢覺得這個縣公也就是個名頭,還不如多給點兒黃金實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