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1/2 頁)
</dt>
&esp;&esp;“生死”這種沉重的話題,暫時就還是想不要深入探討了,薛攀稍微思索了片刻,還是決定穩妥些,走“曲線救國”的路線。
&esp;&esp;那就是,建議林妹妹找個別的事兒做,分散一下注意力。
&esp;&esp;孩子太過聰明又無什麼事可做,那可不是會每天胡思亂想嘛。
&esp;&esp;而且林家現在又是那麼個情況,讓人不多想簡直不太可能——說實話,至少看原著的時候,薛攀就有過一點懷疑,因為林家的衰敗簡直太快了些。
&esp;&esp;他們家原本是五世列侯的世家大族,人丁不旺本身就很奇怪,就算沒有嫡系,也該有庶出、再不濟是旁支過繼。
&esp;&esp;怎麼也不能淪落到一族人都滅絕,只剩林妹妹一個孤女寄人籬下去啊。
&esp;&esp;而且賈敏死後,林如海的反應也挺奇怪的。
&esp;&esp;他那個時候也就才四十出頭,就算身體不太好,但也足夠有時間續娶,最不濟還可以過繼,怎麼可能就直接把獨生嫡女送走,自己一個人熬了十來年死在任上?
&esp;&esp;說的不好聽一點兒,簡直就好像是知道有大禍臨頭,不想再掙扎,只是在默默等死一樣……
&esp;&esp;這一段劇情,實在有些過於異於常理,在現世也有很多人研究。只是眾說紛紜,不過也都是猜測,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證據。
&esp;&esp;此刻薛攀身臨其境,這種違和感就越來越厲害。到底這中間有什麼內情,他一時間也看不出深淺,只有隨時關注,見機行事了。
&esp;&esp;好在,他至少還有這個系統給的便利,可以經常跟林妹妹聊天,藉機瞭解林家的情況。
&esp;&esp;更棒的是,陰差陽錯之下,他跟林如海也成了“忘年交”。透過這段時間的相處,他跟林如海的關係愈發近了。
&esp;&esp;很有種志趣相投、惺惺相惜的感覺。
&esp;&esp;不單是薛攀對林如海各方面的能力十分敬佩,林如海對他的品效能力也十分認可。
&esp;&esp;這無疑也是個好現象。
&esp;&esp;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解決掉原著裡那種悲涼的宿命,只有徹底瞭解各方面的底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esp;&esp;什麼命中註定的悲劇,他偏不信,就是要改上一改。
&esp;&esp;不試試怎麼知道不行呢?
&esp;&esp;他偏要逆天而行。
&esp;&esp;而且一定要成功。
&esp;&esp;薛攀在跟林妹妹閒聊幾句話的時間裡,就已經擬定了一個全新的作戰計劃——知己知彼,瞭解掌握各種資訊,然後逐一擊破。
&esp;&esp;比如林家的悲劇,還是得從身體入手,後續根據收集來的各種情報,調整方向,達到逆天改命的效果。
&esp;&esp;首先的突破口,就是林妹妹了。
&esp;&esp;她現在既然已經開始思考生死,那不如就建議她,學點醫學知識好了。
&esp;&esp;是的,就在薛攀被林妹妹的眼淚弄得不知如何是好,想到她們家悲慘的命運又感覺十分揪心之際,竟忽然靈光一現,想到了自己和張友士他們正在建立中的醫學院來。
&esp;&esp;張友士正好是林家小弟的救命恩人,論理林家肯定有厚禮相謝,而且對他的印象肯定也不錯,非常認同他的醫術。
&esp;&esp;連黛玉也知道這位張神醫,故此應該也贊同這一點。
&esp;&esp;那麼拜師學醫也不是那麼天方夜譚了。
&esp;&esp;只不過,薛攀本意並不是真的要黛玉跑到那個還沒蓋好的醫學院上學去。
&esp;&esp;這其實就是個緩兵之計。
&esp;&esp;黛玉現在正是難過的時候,必須得找個什麼東西轉移一下注意力。
&esp;&esp;沒有什麼比學習更加有用的了。
&esp;&esp;找幾本基礎的醫書看看,再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跟著賈敏去郊外轉轉,就當郊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