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阮匐覲見(第1/2 頁)
一番言論很快引起多數武將的贊同,紛紛為荊嗣聲援。
“肅靜!陛下面前不可大聲喧譁!”
王繼恩站出來壓住了群臣的喊叫。
“諸卿能盡心愛護我朝威儀,朕很高興,但是不要老是想著打打殺殺的。
想那占城國與我朝關係較好,歲歲朝貢,朕怎麼能對忠厚的鄰邦出兵?這麼做既喪失大宋氣度,又叫旁人看了笑話。
不就是要酬勞嘛,朕打下了整個安南,還給不出仨瓜倆棗的?”
教育過眾武將,趙景喊三司使楚昭輔出列,讓他說一下收復安南後本朝賺了多少錢?
作為掌管全國錢穀出納,均衡財政收支的三司使,官階比戶部高,但需要掌握的工作以及對擔任者的要求也更多、更嚴格。
而楚昭輔別的不敢打包票,記憶力卻是一絕,只見他不用翻看記錄冊子,輕描淡寫的答道:“回陛下,安南大捷,我軍一役繳獲錢財共三千七百萬貫,金銀共兩千零二百斤,糧秣九百餘萬石,牛羊豬等牲口六萬頭有餘。”
“朕看了劄子,占城軍方想要的報酬只到八分之一,用這點錢糧牲口不僅能兵不血刃的換回兩座重鎮,還能加以穩固兩國的友好交往,已經沒有比這更賺的買賣了。”
“陛下生命,不動刀兵乃兩國百姓之福,世人必將讚歎陛下的仁德。”
趙景擺擺手,讓楚昭輔趕緊閉嘴,別說這些酸詞了……
“派一隊信使前去安南,告訴侯仁寶,就說朕已經答應了占城軍的請求,讓他給錢,收地。
另外,港口可以開,除了演州外,欽州也加一處。”
“是,臣記下了。”
解決過與占城的衝突點後,戶部尚書賈黃中擬定好的黔中候補官員名單上交給了趙景,供他摘選。
一共舉薦了三十一人,當中知州候補七個,其他都是通判、司參、縣令等職位。
諸如呂蒙正、寇準、蘇易簡這些才俊在內趙景並不奇怪,只是與蘇易簡等人的平調不同,呂蒙正竟然在知州的候選人裡邊。
“呂蒙正,朕記得他是近兩年才登科的進士吧?”
“陛下所言不錯,呂蒙是開寶十年的狀元郎。”
“王忠嗣、慄驪威、蕭賁……這些人都是任通判、判官七八年甚至十幾年的老進士了,他們上補純屬正常,倒是呂蒙正,初入官場不到四年,能擔得住一州重任?”
作為後來人,趙景知道呂蒙正的事蹟,但這並不是為他一路開綠燈的依仗,想要得到某些東西,就要展現出足以匹配的能力,這樣才能服眾。
“陛下,這是呂蒙正做鼎州通判時的幾份公文,請陛下過目。”
賈黃中轉交給王繼恩,王繼恩又呈給趙景,開啟後,首先入眼的不是公文內容,而是各種角度的批閱和修改記錄,就跟老師備課本一樣讓他眼花繚亂。
在他欣賞的同時,賈黃中說道:“陛下,你曾說過,想要籠絡人才,當學習曹公不問出身唯才是舉。
呂蒙正家境貧寒,然惡劣的環境沒有曲折其正直本性。臣打聽過,呂蒙正在任的這幾年,對於貪贓枉法、欺壓良善之徒,不論身份,皆依律法而斷罪。
富商金錢收買、惡吏言語威脅皆不能改其志。
此人對惡人嚴酷的同時對良善百姓甚是寬厚,當地居民對他的評價均為優質。
眼下黔中剛平,正需要他這樣的人物震惡安民,臣覺得以他的本是做一地知州綽綽有餘,故而上表。”
賈黃中講完的同時,趙景也將幾份公文看完了,兵民、錢穀、戶口、賦役、獄訟審理各方面所判皆合理合法,不有差錯。
確定其品行與能力成正比後,趙景在名單上包括呂蒙正在內的中意人畫圈,做出最後的決定。
處理過兩件要事和一些雜碎小事後,早朝也就散了。
多數大臣都對新來的阮匐送上祝賀,當中也有人邀請他出去喝一頓,算作接風洗塵,不過阮匐以初來乍到,需要先去了解公務為由婉拒了,等日後他做東請客。
等旁人基本走乾淨,阮匐並沒有離開,而是繞路去了大慶殿後,靠著向宮女、內侍問路到了拱辰門。
再往裡去就是皇帝的日常生活區,絕對的重地,所以他剛走到門口就被士兵給攔住了。
表明身份以及求見的意思,士兵讓他稍等,他需要先進去通報。
士兵告訴御前班直,御前班直告訴虞侯,再由虞侯啟奏進屋訴說原由。
得知阮匐求見